青海:努力開創全域旅游發展新局面

    2018-12-24 綠維文旅 標簽:全域旅游

     近日在西寧召開的全省旅游工作現場觀摩推進會提出,要以機構改革推動優化配置旅游要素,加快推進旅游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營造優質的旅游環境,努力開拓國內外旅游市場新空間,讓旅游產品不斷豐富、元素更加多元,不斷擴大旅游發展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再造“東出、西進、南下、北上”全方位旅游開放格局,構建大區域、大流域旅游循環聯動,力爭2019年全省旅游年接待總量達到5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實現544億元,實現基本建成旅游名省的奮斗目標,努力開創全域旅游發展新局面。

      

      

      

      

      

      本版照片由賈海元攝

      西寧:暢游高原,這里是服務基地

      今年以來,西寧市認真貫徹落實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精神,牢牢把握“省內大眾游、省外高端游”的發展定位,不斷優化空間布局,突出項目帶動,開拓旅游市場,旅游發展質量明顯提高,“大美青海,夏都西寧”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截至10月底,西寧市接待游客2307.15萬人次,同比增長15.1%,實現旅游收入293.45億元,同比增長25.74%。

      圍繞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旅游名城、中國西部區域旅游集散中心、青藏高原特色旅游服務基地的目標,西寧市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不斷提升旅游品質。

      ——做強自駕游特色品牌。抓住全省創建全國自駕游示范省的契機,持續打造西部自駕游品牌,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西部自駕游高峰論壇暨自駕車旅游聯盟年會,出臺了西寧市自駕游產業發展規劃和自駕游獎勵辦法,加快中國絲路自駕車營地等服務基地建設,加快構建“落地自駕,異地還車全程服務”的自駕游體系。西寧市共接待自駕車137.8萬輛,自駕游客482.3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38.6%和40.2%。

      ——探索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結合美麗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風貌提升,打造10條鄉村旅游示范帶,實施鄉村旅游項目29項,完成投資3.58億元,大通窎溝等4條示范帶初具規模,日月山等4條示范帶基本成形,拉脊山等2條示范帶加快推進,建成上山莊、邊麻溝、匯豐景園等一批特色鄉村旅游示范點,鄉趣卡陽景區榮獲中國鄉村旅游扶貧示范基地稱號,上山莊榮獲農業農村部“一村品”休閑農業示范村稱號。西寧市實現鄉村旅游收入20.6億元,已成為帶動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

      ——打造特色美食旅游品牌。成功舉辦了首屆青海地方特色小吃大賽暨西寧美食節,挖掘梳理出一批經典美食,評選出金牌小吃38件,特色名小吃37件。美食節期間,廣大游客和市民參與度空前高漲,各美食街區人流量達到800余萬人次,營業總額達到8200萬元,無數游客通過美食記住了青海味道、形成青海印象、留下青海記憶,打造了特色美食品牌,有效培育新的旅游消費熱點。

      接下來,西寧市將以“全域旅游”為抓手,以產業深度融合為支撐,在大眾游上挖潛力、高端游上樹品牌,合力打造配套設施完善、行業要素齊全、服務優質全面、環境優美舒適的青藏高原特色旅游服務基地,爭當全省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

      海西:這里不僅有“天空之鏡”

      今年1-10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待游客1642.7萬人次,旅游收入95.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90%和16.51%。星級賓館入住率達到53%,比去年提高4個百分點。自駕游依然占據主導,青甘線路成為游客首選。假日旅游成為新熱點,“五一”、“十一”旅游人次激增。大柴旦旅游保持高增速,成為繼茶卡之后又一新的增長點。

      茶卡鹽湖景區品牌效應依舊凸顯,“五一”期間成為全省接待游客最多的旅游景區,截至目前景區接待游客335萬人次,榮獲“2018中國最具影響力景區”。柴達木自駕車營地6月正式運營,水上雅丹、天空壹號等新景區景點先后開園,一批賓館酒店相繼開工建設。旅游接待能力日益增強,輻射帶動作用更加明顯。

      扎實推進茶卡鹽湖5A級景區創建工作,格爾木將軍樓主題公園被評為4A級紅色旅游景區。全年共實施各類旅游項目33個,其中新建項目23個,續建項目10個,開工建設國家藏區項目5個。年內爭取各類資金8000萬元。1-10月累計完成旅游投資45億元,一批景區景點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為旅游業發展增添了后勁。

      按照《海西州加快發展“全域旅游·全景海西”的實施辦法》,以創建自駕車旅游示范州作為發展全域旅游的突破口,按照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要求,突出“尋蹤”和“探秘”兩大推手做足“鹽湖”、“昆倉”和“雅丹”三篇文章,積極構建“兩環”、“兩翼”、“兩極”、“三廊道”“五版塊”發展格局,統籌“通道廊道+景區+城鎮+營地”的全域旅游要素,推動旅游業與關聯產業深度融合,打造中國西部最具影響力的旅游黃金目的地。

      堅持基礎優先。重點實施好德令哈至哈拉湖、水上雅丹至冷湖、鳥蘭至卜浪溝等旅游公路項目,加快相關地區和重點景區通用機場建設,打通國省道與景區之間的“最后一公里”,著力構建暢通、便捷、完備的旅游交通網絡,對接融入全省旅游經濟圈。加強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抓好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標識標牌、旅游公廁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特色餐飲、星級農家樂、星級酒店、娛樂、購物等配套服務設施。推進“旅游廁所革命”,提標景區旅游廁所等級。加快推進智慧旅游建設,創建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全方位旅游信息展示與服務平臺。

      堅持景區支撐。抓好茶卡鹽湖5A景區創建工作,加快茶卡鎮區景區一體化建設,發揮景區帶動作用,增強鎮區承載功能,發揮茶卡鹽湖景區黃金品牌效應,輻射帶動州內景區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開發游客體驗性和參與性項目,補齊旅游發展短板,推進天空壹號、水上雅丹等重點景區景點提檔升級。加快實施察爾汗鹽湖、火星模擬基地、翡翠湖、金子海等重點景區建設,形成點線面結合,構建“大景區”、“大旅游”格局,支撐全州旅游業發展。

      海東:這里是極地門戶青藏首站

      海東市通過著力打造“大美青海 風情海東”旅游品牌,提升“極地門戶 青藏首站”旅游形象,特色旅游業實現調頻提速。全市A級旅游景區21處,其中5A級1處,4A級2處,各類鄉村旅游接待點840家,旅游從業人員2萬余人,星級賓館49家,旅行社16家。1-10月份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1300.96萬人次,同比增長16.8%;旅游總收入52.71億元,同比增長27.7%;完成旅游投資44.71億元。

      今年以來,海東市編制完成《海東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海東市鄉村旅游發展專項規劃》和《海東市鄉村旅游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鄉村旅游脫貧項目上按照互助土族故土園5A級景區、河湟百里文化旅游展示體驗區、循化撒拉族綠色家園4A級景區提檔升級、沿黃河經濟帶四條主線進行擺布,確保做到全域覆蓋。在鄉村旅游脫貧攻堅理念上突出“鄉村生態游”“民俗文化游”“歷史文化游”“宗教文化游”“黃河風情游”五大品牌建設。通過實施鄉村旅游脫貧攻堅,重點景區、旅游重點村基礎設施相對趨于完善,道路、步行道、廁所、停車場、應急救援設施、供水供電設施、旅游標識標牌等綜合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今年海東市累計實施旅游項目71個,完成旅游項目總投資44.71億元。突出項目帶動,重點打造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瞿曇寺、柳灣“三大歷史文化品牌”,完成投資12.1億元,實施喇家考古遺址博物館、文物展示棚、民俗村異地安置、瞿曇寺景區鄉村旅游點開發等項目,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實現局部開園、瞿曇寺整體形象明顯提升。

      突出打造旅游特色名鎮名村,投資19.5億元,實施互助南門峽生態旅游小鎮、循化查汗都斯紅色旅游小鎮、樂都瞿曇文旅小鎮、平安驛“袁家村 河湟印象”、民和滿坪民俗文化小鎮等項目,打造互助油嘴灣、卓扎灘,民和七里寺,化隆安達其哈、本康溝,循化孟達山、乙日亥花海項目,通過能人帶動興辦實體,農戶土地流轉、集約經營,種植觀光花卉1200余畝,帶動720戶3510人貧困戶實現就業,加快旅游脫貧步伐。積極引導社會力量投入旅游發展。截至目前,21家企業和個體興建旅游項目21個,計劃總投資達到68.7億元,其中規劃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8個,總投資14.6億元,圍繞旅游的市場小微主體遍地開花。

      下一步,海東市將深度挖掘河湟文化,加快推進黃河、湟水河生態文化旅游帶建設,建成百里河湟文化旅游展示體驗區。重點建設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柳灣彩陶遺址公園、瞿曇寺歷史文化風景區三大文化旅游工程。推動互助土族故土園5A級景區提檔升級,打造循化撒拉族綠色家園5A級景區,推進互助北山、孟達天池、永錄博物館等旅游景點提檔升級,引進3-5家五星級酒店。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區,提升“大美青海·風情海東”知名度,全面打造“極地門戶·青藏首站”旅游新形象。加快平安驛“袁家村·河湟印象”、七里寺等鄉村旅游示范點建設,到2020年,打造13個特色旅游名鎮、53個旅游名村,實施50個鄉村旅游扶貧富民計劃,培育10家年營業收入過千萬元的綜合性旅游骨干企業。

      黃南:這里的旅游“文化味”十足

      今年1月至10月,黃南藏族自治州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61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7億元,分別增長23%和26%。目前,黃南州有4A級旅游景區2個,3A級旅游景區1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2個;四星級賓館2家,三星級賓館1家,星級農家樂85家。

      年初以來,黃南州堅持從政策和資金上扶持、引導農牧民參與旅游業發展,打造“兩河一線”(黃河、隆務河,省道203線)鄉村旅游發展帶,從北到南已初步形成坎布拉直崗拉卡村、昂拉德吉村、保安東干木村及吾屯村、扎毛村等鄉村旅游示范村。德吉村今年開業3個月,累計游客達2萬多人次,門票收入10萬余元,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20萬元,200多戶村民已初步嘗到了鄉村旅游帶來的甜頭。截至2018年10月,黃南州鄉村旅游接待收入1.6億元,戶均收入8萬元以上,增加就業崗位3800多個,有效緩解了就業問題,增加了農牧民群眾非農收入,產生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下一步,黃南州將以“西域勝境、神韻黃南”為品牌,全力推動全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繼續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全力推進旅游產業縱深發展。

      ——繼續開展好“神韻黃南冬季體驗游”系列活動。12月底在同仁縣舉辦“於菟節”,同時舉辦唐卡風情小鎮一日游二日游活動和尖扎縣冬季民族射箭體驗等活動。

      ——加強旅游項目中報爭取和建設工作。以坎布拉景區轉型提升工程和熱貢唐卡藝木風情小鎮為兩大抓手,力爭在項目爭取和落實方面取得新進展。

      ——深入推進鄉村旅游業發展。積極打造具有黃南特色的鄉村旅游新模式,通過省上支持、州縣合力,將德吉村、東干木村打造成省級鄉村旅游重點示范村,將直崗拉卡、吾屯村、扎毛村等10個村打造為州級鄉村旅游示范村。

      ——著力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全面落實《黃南州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總體規劃》、《黃南州創建青海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扎實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創建工作縱深推進。同時,編制完成《黃南州全域旅游發展規劃》。


    本文關鍵字:全域旅游 查看更多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泛旅游規劃設計機構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四甲廣告
    數字文化館
    鄉村振興
    主營業務

    旅游運營回答

    如何做好旅游策劃
    第一, 精準的定位旅游景區定位,是景區開發的第一步,也是為旅游景區開局找魂的[詳情]
    特色小鎮如何運營
    1,運營體系一定要走在小鎮實施的前邊。只有將運營工作前置,小鎮的生命機能才[詳情]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
    十四五應該如何編制?
    為編制好地方“十四五”規劃綱要,綠維文旅認為可以采取如下七大編[詳情]
    旅游運營與地產開發雜志
    旅游運營與地產開發電子期刊

    專題導航:旅游規劃|旅游策劃|景區提升|全域旅游|特色小鎮|鄉村旅游|田園綜合體|溫泉規劃|景區規劃|旅游小鎮|主題公園|度假區規劃

    掃一掃 訂閱“綠維微信電子刊”
    旅游·小鎮·鄉村振興
    收藏干貨,共享案例
    官方微信賬號:綠維文旅lwcj2005

    中國旅游規劃四甲級資質單位-北京綠維文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網絡營銷支持:北京綠維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規劃設計咨詢熱線:400-068-8099 Email:web@lwcj.com 郵編:100007 綠維創景聯系方式,策劃、規劃、設計等項目咨詢QQ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北大街107號科林大廈D座 京ICP備12033662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102001731號

    国产欧美综合视频二区_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_欧美一级免费在线观看_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爽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 | 亚洲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 三级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日本一二三区性视频 |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