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依托地域優勢 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恐龍將腳印留在這里,森林將煤炭留到現在,黃河和長城在這里交匯,游牧和農耕在這里融合,駿馬和耕牛在這里同步,成熟和不成熟的文明在這里留下重要的門檻,是成熟文明和不成熟文明的交界,許多的貌似不可能,在神木奇跡上演。”文化學者余秋雨曾對神木有過這樣的褒獎。
“塞上江南”迎機遇撤縣設市大發展
感知神木,感受神奇!是的,這的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歷史凌風刮過這座塞上重鎮,將大漠之上的蒼涼、黃河沿岸的秀美完美融合于此。神木,古稱麟州,是中國古代的邊塞重鎮和兵家必爭之地,素為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沖”的塞上重地。神木的建制始于秦漢,唐置麟州,金設“神木寨”,明稱神木至今。神木市位于陜西北部、秦晉蒙三省接壤地帶,黃河攬懷南下、長城橫腰西飛。全市國土總面積達7635平方公里,轄15鎮326個行政村,總人口54.2萬。
莽莽高原,黃河滔滔,大漠孤煙中,依稀可見一幅幅粗獷雄渾的歷史畫卷。有著4300多年文明史、近1000年建縣史的神木,歷經改革開放40年來的砥礪奮進,立足新起點,開拓新視野,開啟新紀元。神木是西北地區縣域綜合實力最強的縣市,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10.33億元,增長7.8%;完成財政總收入250.07億元,增長83.2%;地方財政收入71.45億元,增長34.7%;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2784元、13918元,增長7.9%和8.1%,各項經濟社會主要發展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2017年4月10日,民政部下發《關于同意陜西省撤銷神木縣設立縣級神木市的批復》。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神木縣,設立縣級神木市。神木市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在時代的潮流中銳意奮進,用汗水澆灌出了豐碩的勞動成果:神木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同時也是陜西省文明城市、陜西省教育強縣(市)、陜西省環保模范城市、陜西歷史文化名城、陜西省森林城市。
這一項項的榮譽,使美麗富饒的神木成為黃土地上一顆炫麗的瑰寶,無愧于塞上江南”“塞北明珠”的美譽。
漁場變4A級景區 旅游越抓越紅火
神木旅游資源豐富且獨具特色,境內的紅堿淖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被譽為沙海明珠”“塞上天池”。一望無垠的草原襯托起連綿起伏的沙丘,這里煙波浩渺、遺鷗飛翔,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獨具魅力的大漠風光。這片水域面積達67平方公里的湖水,是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既是神木獨一無二的資源稟賦,更是神木一張亮麗奪目的旅游名片。
可是,誰又能想到,在20多年前,這里還僅僅只是一個營收微薄、無人問津的小漁場。漁場變景區,這巨大的轉變背后,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神木市旅游局局長雷杰祥,可以說是神木市旅游產業的元老級人物,也是神木旅游一步步發展變遷的見證人。從2003年到2018年,神木市旅游局從設立之初的一窮二白,到如今已建成2家4A級景區,旅行社的數量也從起初的零基礎,發展到如今的15家。他也親眼見證了紅堿淖是如何由一個入不敷出的漁場變為4A級景區的:“紅堿淖過去就是一個漁場,漁業養殖那時候已經難以為繼了。于是,從1996年開始開發搞旅游,一個小小的景區,改變了神木的面貌,也轉變了神木人的意識。”雷杰祥介紹,紅堿淖景區1996年開始,在通過初步的架電、修路、建飯店、美化環境等建設后,1997年開始接待游客。當年,第一年的收入就有30萬左右,隨后景區的收入就以幾何倍數增長,截至目前,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億元。游客的數量也從最初的幾千人激增到上萬人,如今紅堿淖景區一年接待游客數量高達30萬人次。
今年,紅堿淖已經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6月份舉辦的“72小時直播守護遺鷗”大型公益直播,讓游客通過網絡互動形式了解神木及世界級珍稀鳥類“遺鷗”,話題閱讀量達到1206.8萬人次。“全球最大的遺鷗繁殖棲息地”名號越來越響,曾經的小漁場早已成為一段逝去的歷史。
“神木是資源密集型的城市,煤挖完了就不會再生了,文化旅游資源卻是越開發越紅火。”煤挖完了怎么辦?神木市旅游局局長雷杰祥的思考,也是神木人在城市轉型發展上的思考。騰出挖煤的一只手“挖”旅游,這樣振聾發聵的聲音讓神木人清醒地認識到文化旅游對于一座城市發展的深遠意義。
神木不毗鄰大城市,享受不到旅游人口紅利;在全國的位置偏西北,旅游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高;沒有頂級旅游資源,不能靠天吃飯。這些現實因素是神木發展旅游產業的瓶頸。因此,只有打造出在全國叫得響的“現象級”旅游產品,才能使神木旅游做大做強,凸顯這座城市的綜合價值。2016年,神木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間創建成陜西省旅游示范市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2016年9月,神木成功進入陜西省第三批旅游示范縣試點。2017年3月,神木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全域旅游扎實創建陜西省旅游示范縣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實施意見》。
舊城孕育新氣象 老城里有新故事
在高家堡古城,落日的余暉將半個古城映得彤紅。高家堡古鎮始建于明正統四年(1439),原來是夯筑土城,后用磚包砌,經過多次修葺,是目前陜北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其規模居陜北明長城沿線三十六營堡之首。
已經退休多年的鎮文化館館長喬世民,仍然擔任著“義務講解員”。“要想富,買賣帶莊戶。”曾幾何時,這句鄉村俚語是高家堡里婦孺皆知的金句。改革之初,高家堡年輕人的大量外出,將高家堡幾乎變成了一座空城,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此外,加上當年榆神公路改建,繞過了之前必經的高家堡,在喬館長的記憶里,“高家堡一下子被甩下了”。
但如今,在喬館長看來,這卻是“因禍得福”——正因為遠離了城市化發展的大拆大建,高家堡古鎮的面貌得以完善保存。在鋼筋水泥迅猛發展的今天,高家堡能保留這么完整的古建筑,實屬不已。高家堡是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主要取景地,拍完電視劇后,高家堡瞬時火了!“一天來了幾萬人,堡子南門堵得嚴嚴實實。”直到現在,每天都有游客來參觀。
“公家掏錢,個人致富。”高家堡古城保護開發一天一個氣象,喬館長將高家堡旅游產業的發展這樣詼諧地解釋。“現在,周邊的村民扔下種地的鋤頭,在街上賣特色小吃,加入到了旅游產業,收入非??捎^,年輕人也都紛紛回來了。”
對于高家堡而言,如果說古城的迅速躥紅是一次意外的邂逅,那么,石峁遺址的發現可以稱得上是石破天驚的壯舉。正是因為石峁遺址的發掘,落寞了許久的高家堡也聲聞海外。石峁遺址,位于神木高家堡鎮東山之上,總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是我國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史前文化遺址。石峁遺址1983年公布為縣級文保單位,1992年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2006年公布為國家級文保單位。石峁文化品牌,是中華文明根祖文化品牌中一顆耀眼的明珠,也是華夏文明、炎黃文明的發源地。因此,石峁遺址被譽為“華夏第一城”,是“石破天驚”的世界級重大考古發現。
對于石峁遺址的保護開發,可以窺見神木在旅游資源開發方面的雄心和遠見:《陜西神木石峁遺址文物保護規劃》已經獲得國家文物局審核批準,《中國石峁遺址概念規劃》業已完成,一座國家級遺址考古公園即將承載起神木人對于全域旅游業發展的期待。以遺址公園提升知名度、體驗性。保護區外高家堡古鎮等處提升景觀、豐富業態與活動,整合打造國內知名人文體驗地、世界級考古研學旅游地、國際考古科研與交流高地、全國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示范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與成果展示基地,“十三五”期間建成4A級景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整體旅游戰略上,神木依托旅游資源,以神木老城為中心,開發紅堿淖、石峁遺址(高家堡)、楊家城、神府煤田、二郎山、濱河新區、晉陜大峽谷七大核心旅游資源,打造黃河沿線、窟野河沿線、禿尾河沿線和紅堿淖塞外風光區四大旅游帶,構筑“一心七區四帶”的全域旅游空間布局。“一心”即老城區游客集散中心;“七區”指石峁遺址公園、紅堿淖景區、二郎山景區、楊家城景區、高家堡古鎮景區、天臺山景區、世界煤炭地質公園;“四帶”是黃河大峽谷生態旅游帶、禿尾河流域生態旅游帶、塞外風光景觀帶、窟野河流域生態旅游帶。
夯實“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十年大發展”的旅游產業發展戰略,在《神木縣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中,神木未來的藍圖清晰可見:建成國內一流旅游目的地,實現旅游引領社會文明全面躍升。2025年,建成神木城區、紅堿淖、高家堡(石峁)、沿黃南鄉四個5A級景區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成為全國知名的縣域旅游目的地。2030年,實現旅游帶動社會文明全面躍升,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全域旅游,共建共享2018-11-28
- ·海口全域旅游 點線面深度融合2018-11-28
- ·梅州平遠創新營銷模式 大力推進全域旅游發展2018-11-28
- ·紹興智慧旅游綜合服務平臺上線 助推全域旅游新發展2018-11-28
- ·阿拉善盟打造全域旅游文化品牌2018-11-28
- ·小山村緣何成為全域旅游的樣板——慕容古寨探訪2018-11-27
- ·蕪湖縣紅楊鎮:打造全域旅游 促進鄉村振興2018-11-27
- ·綠維文旅·全域旅游經典案例集錦2018-11-26
- ·全域旅游 三晉大地花滿枝2018-11-26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