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使命開啟新征程。四川省旅游發展委員會黨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建設旅游強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組織開展系列重大課題調研。四川旅發委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和把握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堅持旅游為民惠民宗旨,以全域旅游為統攬,在深入調查研究、反復征求意見基礎上,形成“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重大課題研究成果,本文為其內容摘要。
明確歷史方位和戰略選擇,有利于推動形成四川旅游“一干多支”協調發展格局,助力現代化旅游經濟體系建設,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打好決勝全面小康三大攻堅戰。
一、基本現狀
1.產品體系逐步形成。1997年四川率先邀請世界旅游組織編制全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成為該組織與中國省級政府技術合作典范,為制訂國家標準《旅游規劃通則》提供了重要參考。改革開放40年來,四川已形成以五大世界遺產為代表的觀光休閑度假產品,打造了九環線、峨樂線、藏區線、三國文化線等主題突出的經典線路產品,一批互動融合的旅游新業態在深入開發傳統產業模式中不斷推陳出新。
2.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四川省在全國第一批單獨設立省級旅游管理部門和旅游執法行政機構,第一批更名為省級旅游發展委并成為省政府組成部門。旅游產業規模快速壯大,旅游總收入2007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2018年預計突破1萬億元大關。2013―2017年年均增長22.16%,高出全國增速6.3個百分點,旅游總收入從全國第8位上升至第5位,實現從旅游資源大省到旅游經濟大省的歷史性跨越。
3.帶動效應逐步顯現。四川于2003年在全國率先召開旅游發展大會,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旅游發展模式。旅游貢獻率和經濟拉動作用不斷提升,2016年對全省GDP貢獻率為10.38%,對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的貢獻率為10.28%、3.87%、15.21%;旅游業貢獻稅收844.1億元,占國稅和地稅收入15.4%;吸納就業441.8萬人;2017年全省13.5%的貧困村、11.6%的脫貧人口通過旅游脫貧。
4.品牌影響逐步提升。四川世界級旅游資源品牌數量眾多,現有世界遺產5處,全國排名第三;人與生物圈保護區4處,全國排名第一;世界地質公園3處,全國排名第二;世界非遺4處。成都是中國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美食之都”稱號的城市。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選美中國”評選中,四川有10處景觀上榜,占全部上榜景觀的8.77%,排名全國第三。“熊貓走世界”全球營銷活動廣受市場追捧。
5.發展基礎逐步夯實。全國第一部地方性旅游法規《四川省旅游管理條例》為《旅游法》起草提供了基層經驗。四川旅游學校作為全國最早建立的旅游中等專業學校,輸送了大量旅游專業人才。四川高校共開辦旅游類專業177個。四川現有國家A級旅游景區539家,其中4A級及以上景區數量排名全國第一。旅游信息化成效明顯,“四川旅游工作專題建設”被國務院辦公廳確定為政府內網信息資源共享利用試點。
二、現實差距
1.與人民群眾旅游新期待相比還有差距。新時代群眾高質量旅游需求旺盛,但市場主體高質量消費供給嚴重不足。四川目前只有2家上市旅游企業、1家全國百強旅行社,沒有全國20強旅游集團,存在“坐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現象和“小散亂差低”現狀,粗放式增長影響了品質革命和品牌創建。囿于旅游執法體制性障礙,市場秩序規范整治任務繁重,資源產品服務的不對稱影響了游客旅游體驗。
2.與旅游市場巨大潛力相比還有差距。四川橫跨南亞熱帶到寒帶乃至永久冰雪帶,造就了奇特的立體景觀和顯著的立體氣候,是世界溫帶動植物基因庫;是嫘祖、大禹、華胥、女媧、望帝等歷史和傳說人文始祖的誕生地,兩漢、三國、唐宋、抗戰等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是中國第二大藏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紅色文化基因傳承脈絡清晰、鏈條完整。四川旅游資源深度開發利用的潛力巨大。
3.與旅游經濟發達地區發展勢頭相比還有差距。從全國看,2016年已有沿海發達省份旅游總收入率先突破萬億元大關,四川旅游經濟總量與其差距逐步拉大;從周邊看,西部個別省份旅游總收入近年來保持了超過40%的高速增長,四川在西部省份中的領先優勢逐步縮小。“天下山水之觀在于蜀”,四川旅游業如不加快跨越發展、創新發展、轉型發展步伐,將面臨“標兵漸遠、追兵漸近”的現實挑戰。
4.與建設旅游強省目標相比還有差距。從空間視角看,四川旅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以旅游總收入為例,目前成都平原經濟區占全省的58.2%、成都市占全省的30.6%。從時間視角看,四川入境游增速嚴重滯后于國內游。國內、國際游客比從2006年的118:1擴大為2017年的199:1;同期國內、國際旅游收入比從240:1擴大為610:1。四川旅游區域結構、游客結構的不平衡和民族地區旅游發展不充分成為突出短板。
5.與支柱產業綜合產業地位相比還有差距。2017年,四川旅游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為7.9%、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5.8%,占比不高、質量不優的特征明顯。新時代支柱產業、綜合產業的形成需要大產業的協同促進機制、大市場的聯合執法機制、多部門的聯動管理機制,但旅游業相關法理不清的制度性障礙、長期“小馬拉大車”的現實性困境,制約了旅游業帶動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作用的發揮。
三、主要目標
1.旅游高質量消費供給明顯增加。緊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突出旅游大眾化、差異化、特色化取向。深化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旅游創意產品、體驗產品、定制產品供給,提升旅游產品科技水平、文化內涵、綠色理念,加大蜀道申遺等世界級國家級旅游品牌創建。建設“快進慢游易出”的交通體系和“文明規范便利”的服務體系。高揚法治利劍,切實增強群眾旅游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旅游區域協同發展格局明顯形成。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戰略、成渝城市群建設,實施“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做強“主干”,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多支”,推動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旅游競相發展,突出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和大小涼山地區生態功能,構建四川旅游經濟協調發展新版圖。
3.旅游帶動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明顯增強。釋放旅游“一業興百業旺”的發動機、放大器、催化劑效應,旅游業發展增速保持在每年15%以上。到2022年,四川旅游總收入超過1.8萬億元。綜合經濟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到2022年四川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8%,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超過18%;旅游稅收收入對地方財政收入貢獻率逐步提高;旅游帶動就業人數達到1000萬人。
4.旅游促進民族地區長治久安作用明顯凸現。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突出民族地區生態涵養功能,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保護和傳承優秀民族文化。推進九寨溝景區轉型升級發展和全面對外開放。推動民族地區旅游總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讓旅游業成為促進民族地區繁榮發展的重要市場力量,將旅游業建設成戰略性支柱產業美麗產業幸福產業。
5.旅游成為四川對外開放前沿陣地步伐明顯加快??偨Y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世界旅游聯盟成立大會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旅游部長會議成功承辦經驗,拓寬旅游國際合作渠道,搭建旅游服務發展全局平臺。強化旅游對外開放環境支持,推動增設更多口岸機場、144小時過境免簽便利和蓉歐班列客運化,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結合,實現更多四川產品和服務依托旅游進入國際市場。
四、基本對策
1.實施旅游強縣戰略,召開四川旅游發展大會。因應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實際情況,突出頂層設計、加大制度供給,將旅游強縣創建作為四川旅游發展大會的重要主題,形成“命名創建縣、示范創建縣、后備創建縣”梯次推進格局。打造幸福美麗鄉村升級版,將全域旅游作為深度貧困縣精準脫貧、防止返貧的治本之策,作為民族地區長治久安、繁榮發展的戰略之選,充分彰顯旅游的輻射效應、帶動效應和融合效應。
2.實施旅游強企戰略,壯大四川旅游龍頭企業。強化基礎性、杠桿性、主體性要素保障,促進川酒、川菜、川茶,蜀錦、蜀繡、蜀布和竹產業、絲綢產業、文創產業發展,打造億元產品、百億企業、萬億集群。扶持四川旅投、成都文旅、涼山文旅等旅游龍頭企業,支持旅游裝備制造、規劃設計、電子商務等旅游特色企業,培育健康養生、運動休閑、研學教育等旅游新興產業,夯實旅游強省實體支撐。
3.實施精品發展戰略,開展四川旅游品質革命。建立旅游產品研發體系、商品生產體系、質量標準體系、人才隊伍體系。打造十大避暑勝地、十大陽光度假勝地、十大康養旅游勝地。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推廣精品民宿和文化主題酒店,推動“睡眠革命”“飯店革命”。健全旅游景區、鄉村旅游、旅游飯店標準體系,推動更多四川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堅持依法治旅,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4.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培育四川旅游新興業態。充分發揮“旅游+”產業跨界平臺優勢,推動科技創新、體制創新、政策創新、產業創新、模式創新,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旅游與文化、農業、工業、科技、體育、醫療、康養、研學等深度融合發展。挖掘獨特的自然稟賦、歷史底蘊和人文資源,實施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推動紅色旅游、景區旅游、城市旅游、鄉村旅游、會展旅游高質量發展。
5.實施對外開放戰略,深化四川旅游國際化布局。吸引世界旅游組織、世界旅游聯盟、亞太旅游協會等設立駐蓉分支機構,借力高端平臺提供“四川發布”,在經濟全球化中貢獻四川方案、天府智慧。實施“客源地+目的地”營銷計劃,開展“熊貓走世界”全球營銷活動,推動旅游產品國際化和企業走出去。推進落實《“一帶一路”旅游合作成都倡議》,讓旅游成為四川對外交往的重要平臺和廣闊舞臺。
明確歷史方位和戰略選擇,有利于推動形成四川旅游“一干多支”協調發展格局,助力現代化旅游經濟體系建設,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打好決勝全面小康三大攻堅戰。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全域旅游格局助力鄉村振興2018-07-23
- ·“全域旅游全媒體”聯席會在西安召開2018-07-23
- ·突出海絲文化與海洋特色大力開拓全域旅游新藍海2018-07-19
- ·旅游中最重要的公共服務是社會治安管理2018-07-18
- ·全域旅游剖析:供給側改革全力推進優質旅游2018-07-18
- ·文旅融合發展加速三亞旅游業提檔升級2018-07-18
- ·旅游投融資平臺建設 打造全域旅游"福建樣板"2018-07-17
- ·湖南畫出全域旅游基地建設“作戰圖”2018-07-17
- ·新疆昌吉“三結合”繪制旅游業全景圖2018-07-16
- ·陜西全域旅游建設將實現“五化”2018-07-13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