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隨著電視劇《白鹿原》熱播,白鹿原這個獨具西安特色的文化IP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短短數年間,僅僅200多平方公里的白鹿原上就分布了5家以“白鹿原”為主題的特色鄉村旅游項目,分別是白鹿倉景區、白鹿原生態文化觀光園、白鹿原影視城、白鹿原民俗村、簸箕掌民俗村。
這些項目無一不將白鹿原文化作為賣點,等游客實際體驗后卻發現,大都是以古建筑為特征,其中許多景區文化元素基本雷同,主營業務都是“陜西小吃”。由于各景區的白熱化競爭以及客源搶奪,白鹿原這個享譽海內外的文化資源,不僅沒有發揮應有的文化價值,造成了巨大的商業浪費,亟待相關部門重視。
若不是親眼看到,市民王曉濤覺得自己仿佛置身于電影里的“鬼城”當中。偌大的白鹿原民俗村,仿古小吃一條街上,大門緊閉,空無一人,只有路兩旁的“涼皮、肉夾饃”等招牌昭示著這里曾經的輝煌。作為“紅極一時”的白鹿原民俗村淪落到如此地步,讓很多曾經游玩過的市民想不通。
偌大的白鹿原民俗村仿古小吃一條街上,商鋪大門緊閉,空無一人。
日前,記者調研走訪了白鹿原一些鄉村旅游項目后發現,由于同質化嚴重、缺乏文化特色和能深度參與的活動,加上定位不準,營銷手段跟不上,“白鹿原”這個金字招牌正逐漸走下神壇。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曾紅極一時
如今300余商戶處于關門狀態
西安向東30多公里白鹿原畔的半坡上,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就在這個絕佳的“風水寶地”之上,俯瞰腳下,藍田縣城、灞河、山野田園盡收眼底。作為曾經的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三級重點建設項目,這里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森林公園形態,通過仿古建筑、美食特產、傳統技藝表演等形式,打造集生態旅游開發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度假區。2016年5月1日,白鹿原民俗村開業當天就接待游客12萬人次,曾經紅極一時。
時隔兩年,6月28日,記者再次來到該景區看到,原先能停放近百輛車的停車場只有寥寥幾輛車,景區擺渡車也隨意停在路邊,車輪上已是銹跡斑斑,看來很久沒有開動過。景區大門口處,一名保安百無聊賴地閑坐著。
走進景區核心區域的小吃一條街上,更是讓人觸目驚心:長達百米的小吃街上,兩邊商鋪大門緊閉,一些廢棄的商鋪內遺留著招牌、廢棄灶具、物料。“好好的一個景區咋變成這個樣子,太可惜了!”記者采訪時,恰好碰見市民王曉濤,他趁休年假專程帶家人來游玩,沒想到卻遭遇了眼前的尷尬,“我去年過年時還來玩過,當時街道上賣各種小吃,人多得擠不過去,現在就跟電影里的‘鬼城’一樣,真讓人想不通”。
記者走訪后了解到,目前景區處于升級改造期,新的運營團隊已經進駐,目前景區內300多戶商戶大都處于關門狀態,只有十幾戶還在開門營業,每天來游玩的游客不足千人。
主打飲食文化被復制
景區獨特性大打折扣
為何短短兩年時間,景區就發生如此大變化?一位仍在營業的奶茶店老板道出了緣由:“民俗村內以小吃為賣點,除了餐飲,再沒啥特色。”
這樣的說法也得到不少游客認同,記者在景區步行5公里后發現,景區內盡管有嘉軒茶館、勺勺客博物館等白鹿原文化特色體驗項目,看到最多的還是來自全國的各種特色小吃、披薩、排骨飯、黃燜雞、牛肉面、重慶小面等。
據公開資料顯示,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占地約600畝,總投資2億元,是一個集生態農業觀光、民俗文化體驗、農事活動體驗及鄉村精品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項目。但實際上,景區最能讓游客記住的還是餐飲特色。隨著周邊其他類似景區的相繼開業,主打飲食文化的民俗景區被復制后,獨特性大打折扣。
奶茶店老板表示,景區剛開業時候因為距離西安近,加之周邊沒有類似的旅游項目,每天客流量非常大,一些小吃店每天有近萬元的收入,隨著去年白鹿原影視城、白鹿倉景區等開業后,這里的生意一落千丈,“每天游客就這么多,大家展示內容又差不多,加上宣傳不到位,運營又跟不上,自然就出現問題。”奶茶店老板舉例說,有的小店以前每天收入近萬元,現在最少只有幾十元,“我們賣飲料的情況還好點,夏天天氣熱,需要飲料的人比較多,現在還能維持現狀。”
“千村一面”且缺乏深度參與性活動
同質化傷害了“白鹿原”文化資源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商戶經營每況愈下,但距其不遠處的簸箕掌村早已關門大吉。這個曾經以“洋槐林里看云海、移民新村觀民俗、女媧湖邊來休閑、窯洞土炕拉話話、商業街里品美食”為特色的民俗村,同樣因為同質化嚴重、缺乏文化特色等原因,成為古鎮旅游的失敗案例。
記者在簸箕掌村看到,連排成片的仿古建筑蔚為壯觀,曾經的小吃一條街上,還殘留著“榨油坊”“土雞館”等招牌,景區路邊野草已經有半人多高,景區旁邊的兒童游樂場已經廢棄很久,景區內除了當地村民外,幾乎看不到游客身影。
事實上,即便是其他以“白鹿原文化”為主題的民俗小鎮景區也存在很多問題,這些景區內盡管也配備了演藝、熱氣球等時尚元素,有的景區還配上了架子車、石碾盤、織布機等“老物件”,還有“白鹿村”“小娥”“黑娃”等白鹿原的文化元素點綴,但因為“千村一面”且缺乏深度參與性的活動,游客體驗感不高,被人記住的始終是“小吃”,同質化問題儼然成為白鹿原特色小鎮最大的硬傷。
對此,文旅產業運營策劃機構專家于世春認為,白鹿原的特色小鎮旅游應該依托《白鹿原》小說而來,而不是一味地去模仿古建筑,一窩蜂地做小吃一條街,這樣只能讓白鹿原只有形沒有魂。
“白鹿原的魂是什么?不僅是地理的象征,還是生于斯長于斯的血肉和靈魂,其中的文化精髓應是當地生命活動中形成的傳統、風俗、生存方式、思想觀念等。”于世春認為,文化轉化成商業形態,需要根據歷史文化特點去轉化,要從細節入手,不能急功近利,否則同質化是對“白鹿原”文化資源的極大傷害。
開發鄉村旅游既要科學論證規劃
還要加強文化內涵建設提升品位
2017年,西安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市政府工作報告,分別提到要認真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旅游轉型升級。與此同時,我市出臺了《關于支持鄉村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計劃用3年時間投放資金4500萬元,培養和扶持30個特色旅游名鎮(名村);10個鄉村旅游休閑、體驗綜合體。全市農村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創建15個市級以上生態鎮村和10個西安最美鄉村。
鄉村旅游成為我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是實現鄉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市農家樂已達到4500余家,接待游客人數超過4600萬人次,旅游餐飲、住宿、購物等消費達到31.7億元,各項指標居全省前列。
目前,我市各縣區的民俗小鎮旅游項目有數十個,除周至水街、長安區上王村、西安小東門永興坊外,還包括高陵農耕生態園、鄠邑區李家崖、長安區五臺鎮等。
在投資繁榮的背后,以名村古鎮為主體的鄉村旅游開發開始暴露同質化競爭、文化挖掘深度不夠等問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民俗小鎮旅游項目目前主要有以下發展模式:政府主導型,公司運作型(永興坊、馬嵬驛、蒲城重泉古城、安康蓮花村),村民自治型(袁家村)等。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不少景區盲目跟風、項目雷同,熱衷“造村”,一樣的灰色仿古建筑、仿古門頭(紅燈籠),運營基本為“美食+關中民俗”的單一模式,甚至有的忽視鄉村原生態、風土人情,有的地方把原住民遷出,讓商家來經營,商業氣息濃厚,建筑的城市化與設施的標準化,這些都丟失了鄉村的質樸和淳樸的民風。往往還沒來得及分享紅利,便因同質化競爭被排擠到市場的邊緣。
鄉村民俗旅游同質化問題如何破局?對此,陜西省社科院研究員、項目評估中心主任方海韻認為,鄉村旅游要以群體的力量形成規模效應,增加市場競爭力,走產業化和規?;牡缆?,各主管部門要增強全局觀念,主動溝通,密切配合,樹立大旅游觀念,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產業為紐帶、效益為中心的鄉村旅游大環境。
“未來的鄉村旅游應該是結合文化來打造挖掘當地富有特色的東西,而不是一味地仿制古風。” 方海韻表示,在開發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要認真地策劃好旅游開發項目,對開發地進行科學的可行性規劃論證,避免無序開發、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局面。同時,還要加強以鄉村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內涵建設,提高鄉村旅游產品的品位和檔次。在旅游產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和鄉村文化上做好文章,讓游客在“吃住玩游購娛”之外有深度的綜合體驗,才能從物質向精神升華,使旅游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陜西力推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2018-07-03
- ·旅游扶貧示范村示范啥?2018-07-03
-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如何借勢玩出新高度?2018-06-26
- ·湖湘旅游論壇開講 專家為鄉村旅游健康發展建言獻策2018-06-25
- ·遼寧15部門共推鄉村旅游提質升級2018-06-22
-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即將迎來五大升級2018-06-21
- ·生態鄉村旅游度假區如何變身田園綜合體?2018-06-20
- ·農業農村部發力打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2018-06-19
- ·多元業態融合 四川旅游加快向“萬億級”邁進2018-06-06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