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休閑”的模式創新
2011-11-22
綠維創景秦川、李霞、林峰
標簽:
生態宿棲
這類時尚生態休閑方式已逐漸由歐美、非洲等地流行到國內生態環境比較好的山水類景區。
(1)森林木屋與樹屋
森林木屋是較為流行一種生態住宿方式,而樹屋則更為新穎,其建造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在堅固的大樹主干分叉上蓋木屋,室內點綴飾物,樓梯繞樹而上;另一種則直接把大樹挖空,內部保持挖空時的樣子。如三亞南山旅游區,在密林深處高大的酸豆樹上,建有防蟲、水電、衛生設施齊全的樹屋群,游客可一邊納涼聚餐,一邊欣賞南海之濱的山林景色。
(2)露營
隨著俱樂部活動的興起,露營這種前衛時髦的活動正在呈幾何級數的增長。露營的樂趣來自逃脫繁華,與自然接觸,是一種不依賴人工設施,自帶裝備在野外生活、停宿的時尚活動。目前汽車露營和帳篷露營最為流行,而未來的趨勢是家庭式露營、休閑式露營;露營地露營、汽車露營和露營車露營等幾種。
4、生態農業
(1)市民農園
在農民承包地合理流轉集中后,建立休閑農園,以認種方式讓城市居民委托農民代種或親自種植花草、蔬菜、果樹或經營家庭農藝,使消費者共同參與農業投資、生產、管理和營銷等各環節,與農民結成緊密聯結關系,體驗和參與農業經營和農事活動。
(2)農業高新技術園
農業高科技生態休閑融知識性、科學性、休閑性于一體,通過眼看、耳聽、動手操作,從中可以學到有關動物養殖知識,了解環境對生命世界的影響,了解克隆、轉基因、太空農業等新概念,在休閑環境中享受生動的科普大餐。
5、休閑漁業
目前國際上休閑漁業正大行其道,在美國,其總產值已超過傳統捕撈漁業,在我國,漁家樂等生態休閑漁業形式也已經具有一定發展。休閑漁業主要有五種形態:一是運動形態,主要是以釣魚為趣的體育運動;二是體驗形態,如親手打魚、采集貝殼類等;三是食魚形態,如各種海鮮大排擋;四是游覽形態,這在漁業資源發達的地方較明顯,如香港海洋公園、千島湖巨網捕魚;五是教育文化形態,主要是水族館、漁業博覽會及各種展覽會等。
借力休閑創新,實現產業升級突破
生態休閑的模式很多,但是,如何將這些模式運用到實際旅游開發中,提升旅游產業?如何塑造生態休閑產品的吸引力?綠維創景認為,應該依托良好的生態本底,著眼于“休閑”創新,打造游樂、文化、標志性景觀、獨特建筑景觀等,形成核心吸引物,通過引入一些新的旅游項目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在具體的生態休閑產品設計中,應把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依托資源條件和市場輻射力,考慮季節、環境、地區差異,形成本地化的休閑結構和產品,并使得其快速成長為當地旅游的龍頭產品。下面以山水生態休閑為例,從旅游運營和產業升級的角度來看待生態休閑模式。
山水生態休閑是當前市場的寵兒,是旅游運營極好的切入點--其旅游資源比較普遍,產品易被市場接受,打造成功后對整個區域發展的帶動性強,極具沖擊力,代表著未來旅游產品發展的主流。如焦作、灤川、重慶萬盛等地,均以這類產品為核心龍頭項目打造,從眾多傳統旅游目的地中異軍突起。
山水旅游產品,尤其是溪谷、瀑布類親水旅游產品,最具發展前途。綠維創景曾就水資源分析、水景打造,水游樂設計著力研究,發布含有海量水休閑的游憩方式設計內容的《國際國內水休閑研究報告》,提出水圈層打造理論,并有很多相關的成功的案例。
我們認為,在山水生態休閑中,山水、休閑和生態應緊密結合,自然景觀和生態效果互動結合,形成強大的核心吸引力――結合當地資源,對有獨特吸引力的山水資源,通過情境化和體驗化的觀光項目、游憩方式設計,將其產品化,打造為強力的山水觀光產品;對生態環境好、吸引力欠缺的資源,通過特色休閑項目和游憩方式設計,如特色餐飲,將其打造為本地游客的休閑目的地。通過多個拳頭產品,形成觀光+休閑的產品結構,將觀光游客逐步轉化成為觀光休閑度假游客,從而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旅游目的地。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泛旅游規劃設計機構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讓自然的精靈自由起舞―-旅游景區生態化規劃方法2011-11-22
- ·旅游設計中的生態化設計思路探析2011-11-22
- ·濕地湖泊創新設計:萬鳥齊飛大地景觀2011-11-22
- ·我國將建立優質生態湖泊保護機制2011-10-24
- ·水域功能和分類標準2011-10-24
- ·中國校園的十大美麗湖泊2011-10-24
- ·中國十大魅力休閑旅游湖泊評選揭曉2011-10-24
- ·中國湖泊的變遷2011-10-24
- ·地球之淚!全球十大逐漸消失的湖泊2011-10-24
- ·盤點全球十大湖泊2011-10-24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