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明生態鄉村催生休閑旅游熱
泮邊村是“瓊州第一將”陳得平將軍的故鄉。四年前村民和政府一起改造村容村貌,創建文明生態村。綠樹環繞碧波蕩漾的泮邊村,吸引了企業前來投資鄉村旅游,去年底農莊開張。
依傍在村湖邊的休閑農莊餐廳、客房、娛樂室一應俱全。風格各異的客房內部裝飾高雅,和城里星級賓館不一樣的是,推開窗撲眼而來的是綠植花卉。而農莊里為客人提供服務的多是周圍村莊的農民。
十三年前,海南發起文明生態鄉村建設,改造鄉村環境,提高村民素質。海南鄉村嶄露美麗新姿,生態經濟漸顯生機。其中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尤為矚目,正成為海南農村發展的新趨勢。
海南中部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進村,46歲的村民黃燕蘭既是農民,也是旅游區服務員,還是旅游公司的股東。這個40余戶人的小村莊,附近有兩家知名旅游景區。
一排排嶄新的別墅掩映在椰林中,仿照黎族傳統的“船型屋”建造,門前種植蔥郁的樹木花草。游客們一邊享用黎家美餐,一邊欣賞田園風光,晚上還可住下來享受靜謐的鄉村之夜。
“很好啊!”說起村子的變化,樸實的黃燕蘭話語不多,但笑容滿面。黃燕蘭一家現在住著一棟120平方米的兩層別墅。
位于海南東部的瓊海博鰲鎮,因博鰲亞洲論壇名聲鵲起,每年吸引近百萬游客。在論壇會址附近的美雅村,當地居民把自家房子改造成旅館,把院落變成樹下餐廳。池塘是垂釣區和咖啡廳,稻浪是游客眼中的風景。他們從旅游業中獲益頗多。
旅游業增強了鄉村經濟,同時反過來對鄉村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民眾文明素質提出更高要求。海口市文明辦吳清德主任告訴記者,該市正在嘗試從單獨鄉村延伸到片區再擴展至整個鄉鎮的文明生態建設。演豐鎮即為其中之一。
海口市演豐鎮7年前建設以自然村落群為主體的鄉村主題公園,依托東寨港國家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的資源,沿線村莊成為游人樂享之地,目前農家樂餐館開了近20家。演豐海鮮和咸水鴨被游客譽為招牌美食。
來自山東淄博的張元芹和朋友一起帶孩子到海南自助游,慕名前來紅樹林。兩位小學生在樹林邊埋頭挖小螃蟹,聲言“最愛吃海南蟹粥”。“海南植被綠,空氣好,天很藍”,張元芹笑道:“玩得歡的孩子問我能否留在海南不回家?”
據海南省文明辦介紹,目前,全省建成農家樂和鄉村旅游點148個,年累計接待游客約300萬人次,全省文明生態村農民去年人均純收入近7000元。
在南部三亞,大規模的旅游開發徹底改變著農村的面貌。定位為“國家海岸”的三亞海棠灣將分批建起10個風情特色旅游小鎮,5萬名農民入住。
三亞市海棠灣管委會副主任吳鐘斌表示,未來海棠灣的農民可分享海棠灣旅游業發展,在風情旅游小鎮從事小旅館、特色餐廳、工藝品店等經營活動。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廣西會仙濕地 好一幅田園山水畫2013-12-26
- ·西溪濕地保護性開發模式實現“雙贏”2013-12-26
- ·打造中國最大的城市濕地2013-12-20
- ·專家解密貴陽濕地價值:“城市綠腎”不可或缺2013-12-20
- ·縮水的濕地 呼喚呵護2013-12-13
- ·濕地:“搖錢樹”還是“調節器”2013-12-13
- ·保護好這片濕地 便珍惜了萬年時光2013-12-02
- ·巴濱路濕地成鳥兒天堂2013-12-02
- ·中國濕地20年減少逾一成2013-11-29
- ·濕地保護民安康2013-11-2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