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濕地筑起生態屏障
蘇字的繁體字,是草字頭下面一個魚和一個禾字。魚米之鄉,正是蘇州為世人所熟知的一個傳統標簽。眾多的湖泊、密布的河道以及河湖邊的沼澤洼地,成就了蘇州水鄉的魅力和魚米之鄉的美名。
盡管蘇州地處江南水鄉,濕地資源相當豐富,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濕地受到人為破壞嚴重,濕地面積的不斷萎縮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2005~2009年短短4年間,蘇州濕地減少了相當于一個半古城區的面積。
為保衛濕地這一天賜的生態屏障,蘇州市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濕地生態功能明顯下降
在工業化、城市化浪潮中,蘇州市濕地曾出現過重開發利用、輕保護修復的情況,任意侵占、破壞、改變濕地用途的現象時有發生
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位于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入口處。春夏之際,清晨和黃昏時分,很多人喜歡開車來到這里。其實,這里并沒有太多旅游項目,人們只是想在這長長的濱水木棧道上走一走。面對青翠搖曳的蘆葦蕩,感受清新撲面的太湖風。
蘇州最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就在太湖,而太湖邊以及湖底那些濕地生物,正是確保水質不可或缺的生態屏障。蘇州市濕地保護管理站站長馮育青博士介紹說,潔凈空氣,提供豐沛的氧氣及負離子,是濕地優化環境的重要功能之一。為什么大家愿意到湖邊去吸氧,到濕地公園去走走,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濕地的作用遠不止于此。濕地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調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蝕、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等極為重要的生態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另外,濕地還能保護生物和遺傳多樣性。
豐富的濕地資源是大自然給蘇州的豐厚賜予。據統計,蘇州市轄區面積有半數是不同類型的濕地。蘇州市境內有湖泊323個,總面積達320萬畝。其中,列入江蘇省濕地保護名錄的湖泊就有94個,占全省湖泊總數的57%。另外,蘇州市共有河流21544條,總長2.1萬公里,著名的有吳淞江、鹽鐵塘、婁江、張家港等。截至2009年,全市120畝以上的自然濕地加起來有403萬畝,約占濕地面積的74.5%,國土面積的31.66%。
然而,在工業化、城市化浪潮中,蘇州市濕地曾出現過重開發利用、輕保護修復的情況,任意侵占、破壞、改變濕地用途的現象時有發生。
資料顯示,1986~2003年間,蘇州全市水域面積減少了136.7平方公里,相當于每年消失一個金雞湖。2005~2009年間,全市濕地面積減少了3.1萬畝;1953個濕地斑塊中997個斑塊發生了變化,占斑塊總數的51%。作為濕地重要組成部分的水稻田,更是從1997年的350萬畝,銳減至2011年的128萬畝。蘇州市東郊、常熟市南郊的低洼圩田全部消失。
隨著濕地面積的逐漸減少,濕地生態功能明顯下降,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據2008年蘇州市水功能區監測年報顯示,全市216個水質監測斷面中,有131個斷面水質綜合評價處于Ⅴ類及劣Ⅴ類水。水質的污染不僅破壞了景觀,也直接造成了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修復路上一步一腳印
成立濕地保護管理站,全面實施濕地生態補償,頒布《蘇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建設國家級濕地監測定位研究平臺
回顧這幾年,蘇州市在濕地恢復和濕地保護上,一步一個腳印。
2009年4月,蘇州市成立濕地保護管理站,這是江蘇省首個獨立建制的市級濕地保護機構。2010年,蘇州市全面實施了濕地生態補償,濕地保護開始走在全國前列。2011年濕地保護列入年度立法計劃。2011年蘇州市、縣級市(區)兩級財政僅用于基本農田的生態補償就達到了10億元;105個生態濕地村、29個水源地村,每個村分別補貼了100萬元和50萬元。生態補償體系覆蓋全市,開全國先河。
2012年2月,《蘇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在全市范圍內正式施行,這也是江蘇省第一部濕地保護的地方性法規。新頒布的《蘇州市濕地保護條例》明確農林部門為主管部門,嚴格了濕地的征占用管理,對違規破壞濕地的行為,將處最高100元/平方米的罰款。同時計劃于“十二五”期間,在既有8個省級濕地公園的基礎上,再建12個市級以上的濕地公園。
今年,蘇州市將建成一個國家級濕地監測定位研究平臺。這一系統將承擔整個太湖流域濕地水文水質、土壤理化性質等的研究,為蘇州市提供濕地保護和綠色GDP的核算評價依據。這也是太湖流域唯一一個國家級研究站。
研究站位于蘇州市三山島東部宕口,建筑面積600平方米。研究站建成后的工作重點是對太湖濕地不同植物群落的去除污染物能力進行研究,篩選出適宜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生長的植物群落,為太湖流域濕地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提供科學依據。另外,除了三山島上的主站外,項目還包括東山半島、漁洋山、沙家浜等6個野外分站,監測范圍將覆蓋整個太湖流域。
社會力量積極廣泛參與
借力“濕地1+1”保護新模式,蘇州將拓寬濕地保護資金來源,進一步形成良好的濕地保護社會氛圍
除了政府的大力倡導和財政的強大支撐,許多社會力量也加入到了蘇州濕地保護的隊伍中。
去年,世界自然基金會與蘇州市農委啟動的“濕地1+1”項目在國內率先開創了“濕地認養”的保護新模式,不少有社會擔當的企業為保護濕地出資。去年春天,全球最大的消毒公司、世界500強企業藝康集團全球總裁方華德專程前往太湖三山島,攜手世界自然基金會與國內首個淡水島嶼濕地社區――蘇州吳中區三山村簽下了認養第一單。借力“濕地1+1”保護新模式,蘇州將拓寬濕地保護資金來源,進一步形成良好的濕地保護社會氛圍。
據悉,這一活動以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為橋梁,一個企業牽手一個農村社區,由企業出資,通過認養濕地、幫助濕地村減少生產和生活污染、組織有機農產品購銷等活動,共同開展濕地保護工作。
在此次活動中,蘇州市濕地保護管理站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搭建橋梁,促成了藝康集團與三山島的認養。通過認養,藝康將在科技專業知識、志愿者以及資金等方面為三山村濕地資源和環境保護提供支持,引導并幫助當地開展有機農業生產。世界自然基金會還將幫助三山村建立濕地自然學校,打造一個濕地生態、濕地人文知識科普教育場所。在此平臺上,蘇州將逐步形成企業和農村社區“濕地1+1”項目庫,并逐步復制和推廣到整個太湖流域。
與此同時,很多有環境意識的市民志愿者,也加入到了濕地保護的隊伍中。去年8月,蘇州市組建“濕地自然學?!保心计胀▊€人志愿者、專家志愿者、企業團體志愿者等,協助開展項目設計、培訓、巡護、社區調查、宣教、動植物監測、濕地自然學校對外宣傳等參與式管理。短短幾個月,濕地自然學校已經招募到志愿者50多人。
去年一年,蘇州市新增恢復濕地面積9750畝,自然濕地保護率(受保護自然濕地面積除以自然濕地總面積)由13.5%提高到26.3%。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廣西會仙濕地 好一幅田園山水畫2013-12-26
- ·西溪濕地保護性開發模式實現“雙贏”2013-12-26
- ·打造中國最大的城市濕地2013-12-20
- ·專家解密貴陽濕地價值:“城市綠腎”不可或缺2013-12-20
- ·縮水的濕地 呼喚呵護2013-12-13
- ·濕地:“搖錢樹”還是“調節器”2013-12-13
- ·保護好這片濕地 便珍惜了萬年時光2013-12-02
- ·巴濱路濕地成鳥兒天堂2013-12-02
- ·中國濕地20年減少逾一成2013-11-29
- ·濕地保護民安康2013-11-2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