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區:生態立區 做足“休閑”文章
抓第三次機遇,圍繞生態做文章
高淳區漆橋鎮雙聯工業園。園區的“中央大道”,在離246省道還有300米的地方戛然而止。斷頭路盡頭,大片油菜花帶著春日的氤氳,伸向不遠處的游子山。
在高淳區的產業空間規劃中,游子山周邊是工業不開發區,雙聯工業園的主干道南延與省道對接的工程因此下馬。
與此同時,在工業不開發區的核心――椏溪慢城,另一條道路工程正加緊建設。這是一條全長7公里的淺綠色慢行步道,恰如一條絲帶,滑落在慢城的青山綠水間。
要想富先修路。對正在加快融入主城步伐的高淳來說,在哪里修路,修什么樣的路,是涉及發展方向的戰略性命題。
“生態立縣我們已經提出8年,我們還要堅持更長時間的生態立區。”在高淳區委書記吳衛國看來,撤縣建區是改革開放以來高淳迎來的第三次歷史機遇。此前兩次分別是1983年由鎮江劃入南京;以及2003年高淳確立了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而這次,高淳迎來了全面升級、融入主城的歷史機遇。
如何抓住第三次機遇?“我們要堅持把70%的縣域面積劃為生態涵養區和工業永不開發區。”吳衛國說,高淳在人文性、生態整體性、原真性上,在南京乃至全省都處于領先位置。現在,高淳區要從南京建設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的戰略定位出發,進一步彰顯特色和優勢,在生態保護建設上不遺余力,做大文章。
“活化”生態資源,發展休閑產業
工業不開發并非產業不發展。縣域經濟相對薄弱,產業發展不充分這個縣治時代的短板,依然是高淳區最需突破的瓶頸之一。
吳衛國在接受采訪時強調,關鍵是要通過大力發展休閑產業來“活化”生態資源。把休閑產業打造成高淳的支柱產業、主導產業和富民產業。從而在守住南京“綠肺”的同時,把高淳的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發展的新優勢和富民的新引擎。
按照“活化生態”的戰略思路,被視為高淳名片的國際慢城、游子山、固城湖三大生態標志區,正在籌謀升級為三大旅游度假區。養生養老、休閑農業、文化旅游、商務商貿等現代服務業業態被融入其中。
在全域的產業版圖上,借助融入主城后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人才加快流動等難得的機遇,吳衛國希望最終高淳能形成大工業、大旅游、大商貿的“三大”格局。
“大工業”就是工業向寧高園和經濟開發區集中,在轉型升級的前提下推動工業的發展,尤其是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全力建設國家級的高新區。
“大旅游”的目標是把高淳打造成泛長三角最佳旅游目的地。今年高淳已經排出的旅游項目超過50個,總投資近40億元人民幣。記者采訪時,高淳剛剛在全區下發了“2013年高淳旅游業發展工作意見”,提出今年高淳旅游業的目標是,力爭吸引450萬游客,實現30%以上的旅游收入增幅。
“大商貿”重點是打造北部科技新城、地鐵小鎮等,在發展傳統商貿業的同時,重點是強力推動電子商務、軟件和服務外包等服務型經濟發展。
“高淳產業結構將逐步朝服務型經濟轉,我們力爭實現第三產業每年提高3到4個百分點。”吳衛國說。
小城市大田園,旅游對收入貢獻逐年提升
在撤縣設區帶來的新一輪城鎮化熱潮面前,吳衛國認為,必須要保持空間平衡,做到城市空間和鄉村空間、建設和生態空間的基本平衡。對高淳來說,一方面要做強主城和新市鎮,另一方面不能盲目擴張,要保證城市邊界合理化。“規劃中尤其要保持‘小城市、大田園’的特色亮點,做精品城市。”
撤縣建區讓高淳百姓對“同城同待遇”有了更多訴求。“其中的重中之重是提高農民收入。”吳衛國說,“我們需要抓住南京高度城市化后的回歸鄉村的趨勢,通過吸引旅游消費,直接帶動農民致富。現在高淳農民純收入中11%來自于旅游業,我們的目標是在此基礎上每年再增長兩個百分點。”(吳衛國 本組撰稿 通訊員 趙敬祥 左年生 楊軍 本報記者 李冀 韋銘 許琴 實習生 張未)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廣西會仙濕地 好一幅田園山水畫2013-12-26
- ·西溪濕地保護性開發模式實現“雙贏”2013-12-26
- ·打造中國最大的城市濕地2013-12-20
- ·專家解密貴陽濕地價值:“城市綠腎”不可或缺2013-12-20
- ·縮水的濕地 呼喚呵護2013-12-13
- ·濕地:“搖錢樹”還是“調節器”2013-12-13
- ·保護好這片濕地 便珍惜了萬年時光2013-12-02
- ·巴濱路濕地成鳥兒天堂2013-12-02
- ·中國濕地20年減少逾一成2013-11-29
- ·濕地保護民安康2013-11-29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