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量無質的“中國式博物館建設”
在過去數年里,中國的博物館建設如火如荼。2006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首屆“中國-歐洲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學術研討會”上,根據中國博物館協會的不完全統計,當時我國已有各類博物館2300多座,如今這個數字已增長了1.5倍。
近日在山西太原召開的中國博物館協會區域博物館專業委員會2012年會上傳出的信息顯示:我國登記注冊的博物館數量到2011年年底已迅猛發展到3589個,并且還在以每年100個左右的速度增長,但與此同時,已建成的大量博物館生存堪憂。
熱熱鬧鬧建設,冷冷清清運營。有量無質的“中國式博物館建設”的隱憂正慢慢顯露出來-由于資金跟不上,安全設施不達標,建成后無法開館;給不了編制,沒有保障,工資低,招攬不到專業人才;而即便運營正常,游客稀少也是老大難問題。
換言之,博物館數量固然重要,而且相較于發達國家平均每1萬人至10萬人擁有一個博物館的水平還有待提高,但也很顯然,博物館建成后如何發揮它在宣傳、教育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作用更應該成為當前我們亟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這一點上,其實早在2008年,中央四部委就聯合下發了《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單位門票收入減少部分全部由中央財政負擔,運轉經費增量部分由中央財政分別按照東部20%、中部60%、西部80%進行補助。
只不過,博物館是個“不斷花錢的事情”,光靠固定的財政補貼還遠遠不夠。如何進一步落實博物館配套設施建設和設備更新經費,增強接待能力、增加服務項目、改進服務手段,保證博物館正常、高效運轉,將會是長期橫亙在博物館生存路上的攔路虎。
那么,博物館如何破解“建館容易守館難”呢?首先應該更加注重內涵和創意。博物館屬于永久性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特殊性,是對中華文化遺產這一特殊資源的保護與傳承。這也就要求博物館必須有其與眾不同的地方特色和親民色彩與服務意識。如此,博物館才可能吸引游客,成為一個人們愿意常去的地方,一個有故事,有內涵的地方。
其次,在化解博物館經費制約的問題上,也有很多路徑可以走。在美國,博物館運營資金的大部分來源是通過企業和基金會籌款。1999年,美國個人、企業和組織對全社會非營利性公共機構的捐款額高達1900億美元,博物館在其中占有較大的份額。而在國內,成都大邑縣的建川博物館圍繞博物館做長產業鏈,建了茶鋪、文物商店、旅游紀念品商店、餐飲酒店等配套設施,使博物館有了強大的“造血”功能。據了解,2011年建川博物館運營成本約2000萬元,而產業鏈帶來的收益則高達5000萬元。
再者,必須改變當前博物館專業人才的生存困境。相關部門應出臺相應政策,支持與保障從業人員的待遇和地位,讓他們可以安安心心地為保護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作貢獻。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199米海南大廈封頂 打造國際旅游島2013-12-31
- ·深圳平安國際金融中心高660米 要做中國高樓NO.12013-12-31
- ·“領事保護短信”伴中國游客文明出游2013-12-23
- ·成龍打造亞洲唯一特效公園2013-12-23
- ·"雙鳳還巢"雛形初現 新航站樓進入竣工倒計時2013-12-23
- ·“鋼鐵巨人”杭州奧體中心用鋼量相當于1.5個鳥巢2013-12-23
- ·福建開啟“I在福建”兩岸文藝之旅2013-12-17
- ·我國旅游業預計元旦春節游將全面升溫2013-12-17
- ·世界最大“火鍋” 重慶火鍋博物館2013-12-17
- ·“蘇中高樓NO1”15年封頂 280.9米刷新揚州高度2013-12-17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