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質找礦實現重要突破 地勘投入創歷史之最
被稱為“雪域高原”的青海省一直是生態環境脆弱、民族宗教問題敏感的地區,找礦地勘的基礎薄弱、難度較大。但近年來,在開放市場和“大規模投入、大兵團作戰”的模式帶動下,青海省的地質找礦工作實現了重要突破。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日前在青海調研后指出,青海省堅持市場導向的工作設計,充分地調動了社會資金和省內外地勘單位的積極性,而不是單純地依靠本省力量和財政資金投入進行找礦地勘工作。
青海省國土資源廳介紹,該省今年地勘投入創歷史之最,一年的投入就超過了“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地勘投入的總和。今年青海已落實地勘資金37.1億元,其中商業性地勘資金達到20億元,占總資金的一半以上。政府資金發揮了引領的作用,拉動大量社會資本投入地勘領域。其中,大企業投資成為重要趨勢,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大企業達到12家。
除吸引資金外,青海還引進許多省外專業地勘隊伍進入勘查,形成大兵團作戰的局面。今年,全省參與地質找礦的隊伍達到122家。其中,包括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四川地質勘察局、武警黃金部隊等在內的省外地質勘探隊伍達到79家。
同時,青海的許多地勘項目也走上了探采一體化的路子,以“勘探帶動開發、開發反哺勘探”。
以五龍溝礦區的整裝勘查為例。青海省地礦局并與下屬單位組建公司共同勘查開發五龍溝金礦。公司的選冶等下游產業的部分收益被用于支持進一步的勘探工作,形成探采的良性循環和長效機制。
汪民認為,將風險較高的勘探和能產生經濟效益的開采選冶等結合起來,互相支持,能形成生動可持續的礦產資源勘探機制。
在這些模式的帶動下,青海的地勘行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去年,新提交15處可供開發的礦產地、10處可供勘查的礦產地,同時,發現12處普查基地。1:5萬礦產地質調查覆蓋率也從2010年的15%擴大到了去年的18%。全省新增資源煤炭3億噸,鐵礦石1億噸,銅鉛鋅200萬噸,金70噸。青海省國土資源廳介紹,今年找礦成效顯著,新增資源量還有望大幅升高。
自2008年青藏專項實施以來,青海省的地勘工作獲得了中央在資金、政策等方面一系列的幫扶。上周,針對青海省工作條件差、交通設施落后的狀況,國土資源部向青海7個州和39個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捐贈了46臺帕拉丁行政版越野車,以進一步支持青海地區的找礦地勘工作。
本文關鍵字: 查看更多

- 關注綠維文旅
微信號:lwcj2005
公眾號:綠維文旅 - 創意經典·落地運營
文旅康養·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開發運營服務商
好創意、可落地一流規劃在綠維
新鮮資訊、原創觀點、專題研究、實戰案例,每天精選分享
相關閱讀
- ·整合翠華山南五臺旅游資源2013-01-16
- ·張家界廬山遭聯合國黃牌警告 或從地質公園除名2013-01-16
- ·012年度中國世界地質公園工作會議在廣東丹霞山召開2013-01-10
- ·內蒙古地質公園旅游進賬超億元2013-01-10
- ·12月18日 華山迎來2012年第200萬零一名游客2012-12-25
- ·湯山方山地質公園通過驗收 晉級國家地質公園2012-12-25
- ·主推科普游 南京市國家地質公園迎客量成倍攀升2012-12-21
- ·平頂山堯山國家地質公園創建穩步推進2012-12-21
- ·春節旅游產品不斷升級 純度假概念旅行產品領銜2012-12-13
- ·臺灣計劃限縮大陸旅行團購物點 業者憂團費飆漲2012-12-13
旅游運營回答
- 特色小鎮的發展架構有哪些?
- 1、以特色產業為引擎的泛產業聚集結構特色小鎮主要聚焦自身優勢的特色產業;[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