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建筑體現可持續發展原則,強調建筑與人文、環境及科技的和諧統一,是建筑業由傳統高消耗型發展模式轉向高效生態型發展模式的必由之路,是當今世界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建筑設計中要找尋“順應當地環境的住居型態”,因為順應環境,所以才能與環境互動互補,進而創造出對應環境之建筑。“環境對應”的設計原則,在西方文化較為理性重視邏輯辯證下,便衍生出“機能(Function)”的概念;至于東方文化對應建筑部分則發展出“風水”之限制以及順應二十四節氣的氣候變化作息之生活觀。兩者皆為幾千年經驗回歸而出的方式,其目的即為建構安全、舒適、健康且永續居住的建筑型態。
我們倡導建筑生態化,建設自然建筑(Natural Architecture),其應具備下列五項:
其一,祖先的原型經驗;
其二,有療效的建筑;
其三,與環境調和;
其四,本土的智慧;
其五,文化自明性。
其中健康建筑(Healthy Buildings),是一種體驗建筑室內環境的方式,不僅包含物理測量值,如溫濕度、通風換氣效率、噪音、光、空氣質量等,尚須包含主觀性心理因子,如布局、環境色、照明、空間、使用材料等,另外加上如工作滿意度、人際關系等。設計及建造時,在考慮經濟與資源之同時,亦必須考慮健康舒適之問題。
推薦閱讀:
歡迎關注“綠維創景”官方微信(微信賬號:lwcj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