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維雜志提出的這個模式我不太了解,請專家深入說一說。
綠維創景認為,對于那些擁有特色農產品的生態農業區來說,可以以農產品為核心,進行圍繞某一種或幾種特色農產品展開的主題輻射發展模式。也就是指在一個鄉或村的范圍內,依據所在地區獨特的優勢,圍繞特色的生態農產品或產業鏈,實行專業化生產經營,一村一業發展壯大來帶動鄉村綜合發展的一種旅游開發新模式。專業村鎮是這種模式的代表,需要三個基本條件:具有生產某種特色生態農產品的歷史傳統和自然條件;有相應的產業帶動,市場需求旺盛;需要有帶動者通過產業集群形成一定的規模。
例如,我們把以果園、育種種植為主題的農業生態旅游推向市場,把果品作為核心,關聯帶動果園的觀光休閑、科技園區果苗培育種植的科技學習、農家的果品品嘗節、工廠的加工包裝參觀等果旅消費,這樣不僅可以打通果品銷售的呆滯環節,也盤活了所有資源和資產,帶動了當地農副產業的快速發展。桂林永福縣的羅漢果就可以借用其“羅漢果之鄉”的美名,打造一條“三高”生態農業與旅游相聯動的模式。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的生態農業建設從1983年就開始起步了,這20多年來,通過抓沼氣建設來解決農村能源問題,通過科學探索找到了沼氣與養殖、種植的內在聯系,最終建成了“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恭城瑤族自治縣開展以“三位一體”生態農業為重點和核心的生態示范區建設,較好地解決了經濟和環境保護的問題,符合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在西部大開發中要“切實搞好生態保護和建設”的要求,對廣大農村特別是西部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借鑒意義。2000年5月,聯合國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研討會”在桂林召開,37個國家和地區的70多位專家到恭城參觀,稱贊恭城縣生態農業為“發展中國家農村生態經濟發展的典范”。近幾年,恭城縣把生態農業的發展與旅游開發結合起來,又被有關部門連續列為“科技進步先進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級生態農業試點縣”“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等等。當地從生活到生產,從種植到養殖,從農業到副業都達到了高科技、高產量、高效益的三高標準,應該充分挖掘生態農業的觀賞性、學習性、參與性,讓現有生態農業資源的利用價值最大化。
這類農業資源占優勢的地區在今后的發展中應更加注重農業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力度,全面改造傳統種養技術,發展更完善的生態農業,在大力扶持和發展旅游的同時一定不能脫離了農業這一根基;并且從旅游開發的角度發展未來的生態農業,使傳統經濟型農業向現代旅游型生態農業轉變。游覽區內的農業科技示范園、生態農業示范園、科學普及示范園,應該以濃縮的典型農業模式,展示農業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展示特色農業生產景觀與經營模式,讓游客了解足夠系統的農業生產進步的知識,使游客與當地農業文化之間建立起一種情感聯系。
拓展閱讀:
1.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系列研究報告之《旅游產業導向的新型農村社區研究》
以上是對您所問問題的回答,不知您是否滿意,您如有不解之處,可以登錄旅游運營網,我們院鄉村旅游及郊野休閑規劃設計中心的專家會給您及時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