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哪些比較好的訪客中心設計的例子?希望專家能列舉幾個。
根據我們搜集的資料我們挑選出了幾個比較經典的設計案例來給大家分享:
Hardangervidda游客中心
挪威的這座建筑包括咖啡廳、餐廳、紀念品商店、辦公室和教學房間。它坐落在山腳下,外形簡潔,屋頂模仿地勢起伏,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屋頂下一面石墻穿越整個建筑。室內有兩個壁爐,光線幽暗,隔聲性能很好。建筑對場地、木材、石頭、火、食物、山體和動物都做出了回應,與已有的游客中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墻面和屋頂采用木材建造,面積達1500平方米。3.5X4米的柱網在很大的廳堂內營造了親切宜人的空間。每個節(jié)點都采用不同的安裝角度,經過物理模型實驗后傳入電腦,在工廠預制出后現場組裝。
愛爾蘭巨人之路游客中心
“巨人之路”在 1986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認定為世界遺產。這一景觀位于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西北約 80 公里處大西洋柏賈恩茨考斯韋海岸,在高達 110 米的斷崖上,可見無數石柱突起。總長 8 公里的海岸線上呈正六角形、共計 4 萬根的石柱由陸地向海里綿綿延伸,形成一條石頭甬道。如此排列有序的石柱,不禁讓人懷疑這不是天然雕琢而是人工有意堆積而成。其景觀似巨人所造,故稱“巨人之路”。
2003 年 4 月,英國北愛爾蘭企業(yè)、貿易與投資部和環(huán)保部共同發(fā)起了一場設限的國際競賽,向所有歐盟成員國的建筑師征集“巨人之路”( Giant's Causeway )游客中心的設計方案。競賽采用單一階段模式進行,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建筑師協會( UNESCO-UIA )相關的國際競賽規(guī)范接軌,獲得了 UIA 的核準。本次競賽旨在為這一著名的景觀建造一個與之匹配的世界一流的游客設施,它既要擁有卓越的建筑品質,又必須突出環(huán)境敏感性,并與該地景觀有機融合。 建筑的設計方案將具備環(huán)境與財政可持續(xù)性,以適應當地社區(qū)未來之和諧發(fā)展。 要求參賽者必須在 1800 平方米的土地上完成多種設施區(qū)域的規(guī)劃整合,包括:教育設施(內含永久與臨時展區(qū)、教室、劇院等)、零售商店、餐飲設施、旅游資訊中心、相關配套服務設施和管理區(qū)。此外還要設計一個停車場并規(guī)劃出與各處新設施相連接的交通路線。參賽者在提供游客中心設計方案的同時,亦獲邀對室外公共空間和適于受保護風景區(qū)采納的交通模式提出相關建議。總言之,項目的設計必須綜合考慮場地獨特的自然特征,保證建筑的環(huán)保性能、易于維護性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性,這也是競賽評選的參照標準。
由芬蘭建筑師 Juhani Pallasmaa 領導的競賽評審團于 2005 年 8 月 21 至 26 日在貝爾法斯特舉行會議,從提交的 201 件作品中擇優(yōu)遴選,于 10 月 11 日由愛爾蘭秘書長宣布獲獎情況。評委會對參賽作品豐富的建筑表現形式、卓越的品質以及對項目主旨和目標的創(chuàng)新演繹給予了極高的贊譽。
一等獎獲獎得主是愛爾蘭都柏林 Roisin Heneghan, Heneghan Peng 建筑事務所;
簡介:來自愛爾蘭本土的 Roisin Heneghan , Heneghan Peng 建筑事務所憑借最契合競賽各項要求的優(yōu)秀設計方案摘下本次競賽一等獎的桂冠。其設計的游客中心是一座龐大的紀念碑式建筑,它以素樸而不張揚的姿態(tài)靜靜的矗立于天地之間,具有與環(huán)境互動的特質,充分表現了項目的內涵與宗旨。設計方案以展現建筑的簡潔和優(yōu)雅為主線,依照場地的地形施于規(guī)劃。整個項目座落在一面覆草的緩坡上,其中開辟出一塊地作為停車場。建筑在外觀設計上與景觀的地形要素互為呼應,具有龐大的規(guī)模和宏偉的氣勢。而建筑師頗為成功的一個要素是避免了建筑對自然環(huán)境的干擾,保持了這一海岸斷崖上氣勢磅礴的著名景觀及地平線的視覺完整性。
旅游訪客中心是旅游目的地在進行設計時一個不可忽略的方面,訪客中心在旅游目的地的發(fā)展中占據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關旅游訪客中心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相關的知識的話可以登錄我們的公司的網站——旅游運營網,或者是直接與我們聯系進行咨詢!
專題導航: 旅游規(guī)劃| 旅游規(guī)劃設計| 旅游策劃| 旅游地產| 新型城鎮(zhèn)化| 酒店策劃| 景區(qū)規(guī)劃| 溫泉規(guī)劃| 建筑設計| 主題公園| 旅游綜合體
關于我們| 服務條款|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北京綠維文旅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