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公認的慢生活城市特點的總結,在新城開發中,要實現城市慢生活新區的打造,形成都市人釋放壓力的出口,那么就需要秉承形態、文態、生態、業態四態合一,產城一體、城鄉相融的理念,在空間設計上更加注重系統化、人性化、生活化,城市內涵上更加注重傳承傳統文化、張揚現代文明,著力打造生態化、現代化的城市環境,形成獨特的、持續優化的享受慢生活的環境。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打造開放、敞開的慢生活區
打造開放、敞開的慢生活區,即從規劃區地方文脈、地脈出發,通過專業規劃和自然力量的成熟調節,使綠化、生態、景致之間形成有機呼應,打造一處具有獨特觀賞價值和人文精神氛圍的“世外桃源”慢生活區,使其既有自然林木、野生禽畜,又能遠離工業區和喧囂鬧市。從而讓公眾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來,讓民眾稍微有點閑心享受一下‘慢節奏’的城市空間。
(二)引導慢生活業態
慢生活空間需要慢生活業態填補其載體,以滿足慢生活區域自身的造血功能,成功實現自我運營。通過城市設計的5M城市生活理念,可以打造MOOD(放松心情)慢休閑購物、Meeting(交流聚會)廣場慶典、Meal (享受美食)慢餐娛樂、Meaning(個性綻放)創意遐想、Melody(陶醉影音)音樂漫步等幾大業態種類。
(三)構建慢生活新區慢行系統
目前,私家車、公交車仍是城市的主要公交系統。城市道路建設也處處凸顯著“車行天下”的特征。慢生活新區應該打造慢行交通系統,實現新區交通的人性化。所謂慢行系統又稱慢行交通,就是在“公交優先”的前提下,通過慢行系統網絡,實現步行、自行車和公交、輕軌等公共交通的無縫對接,實現低碳環保的綠色出行模式。慢行交通的系統化,更加重視公共交通、自行車、行人的出行地位,緩解城市交通壓力,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逐漸實現城市從“車性”到“人性”的回歸。不僅是在緩解交通壓力、改善生態環境,更是在倡導都市人群回歸自然、享受“慢生活”,讓城市代謝的速度慢下來,讓市民的生活節奏慢下來。
(四)培養民眾的慢生活意識
民眾的慢生活意識是構建慢生活新區的精神力量,沒有慢生活意識消費者的慢生活新區只能是沒有靈魂沒有內涵的空殼。可以通過組建“慢聯邦”形式的組織落腳慢生活新城新區,形成慢生活新區慢生活意識的不斷傳播地。同時,通過城市宣傳片、城市節慶活動、宣傳圖冊等各種方式不斷培養民眾的慢生活意識,為慢生活新區不斷注入慢生活新區該具有的精神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