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的升級,很多高耗能、高污染、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企業開始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它們卻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工業遺址。為了重新激發工業遺址的活力,工業遺址與勢頭迅猛的文化產業相結合成為工業遺址復興的主要渠道。工業遺址轉型有以下幾種模式:
一、工業旅游型——首鋼工業旅游區
首鋼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計產鐵28.6萬噸。解放后首鋼取得了快速的發展,1958年建起了我國第一座側吹轉爐,結束了首鋼有鐵無鋼的歷史。1964年建成了我國第一座30噸氧氣頂吹轉爐,揭開了我國煉鋼生產新的一頁。1978年鋼產量達到179萬噸,成為全國十大鋼鐵企業之一。
1979年到2003年,首鋼集團累計向國家上繳利稅費358億元;資產總額從21.45億元增加到626億元,增長28.1倍;銷售收入從15.55億元增加到479億元,增長29.8倍。然而隨著北京經濟發展和定位的轉型,特別是奧運會的即將舉行,使得北京的很多工業企業都面臨產業轉型和搬遷,首鋼自然也在其中。2005年2月首鋼搬遷正式得到國務院批復以后,搬遷工作一直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然而搬遷以后,如何科學、有效地利用首鋼原有資源,發展其他產業,一直是首鋼搬遷后整體規劃和布局的重要內容。
作為北京首家推出工業旅游的工業企業,首鋼搬遷后大力發展工業旅游業被提上了日程。早在2000年首鋼就已經開始推出工業旅游,到現在為止已經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首鋼工業旅游區導游王小姐告訴記者,雖然當時工業旅游的門票收入對于首鋼的整體經濟收入來說微乎其微,但它的意義卻非常重大。工業旅游不但使首鋼的環保、綠化的投入得到了具體的回報,還擴大首鋼的社會影響力,提升了企業形象,讓首鋼得到了很多經濟收入之外的社會效益。
工業旅游的核心資源是工業遺產。首鋼作為我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鋼鐵企業之一,有著豐富的工業遺產資源,這為首鋼開發工業旅游產業提供優質的資源保證。記者了解到,在2010年首鋼完成整體搬遷后,仍將保存許多重要的工業遺產,煉鐵的高爐、煉鋼的轉爐、高速線材軋機等原有的設備設施將得到很好的保護。
屆時,這些首鋼遺留下來的工業遺產不但將成為游客參觀、拍照對象,還將帶來巨大的旅游經濟效益。
二、規劃型——北京時尚設計廣場:舊廠房上演時裝秀
前身:北京正東電子動力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正東電子動力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正東集團”)前身是751廠,是國家“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157家骨干企業之一,主要的經營業務是能源工業和能源供應。上世紀90年代初期北京市整個生活、生產煤氣的1/3都由正東集團煤氣廠提供。然而隨著北京市能源政策的調整,特別是1997年北京市開始引進天然氣,正東集團的人工煤氣供應開始逐漸退出市場。2003年,正東集團煤氣廠正式停產。
煤氣廠的停產,使得正東集團騰退出大量保存完好的設備、設施和廠房和近1000名職工。如何利用這些閑置廠房創造效益并解決職工的就業和生活問題成了正東集團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期間正東集團也嘗試了通過技術改造、產業升級來完成企業的轉型問題。然而,由于資金短缺、技術改造難、職工年齡段偏高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正東集團的產業升級改造不成功。而與正東集團僅“一門之隔”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798藝術區卻經營得紅紅火火,這讓正東集團看到了產業升級改造的方向。
通過國外的考察和對798藝術區的不斷關注和深入了解,2006年初正東集團開始決定通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來完成企業自身的產業改造。2006年5月20日,在北京市工促局和朝陽區政府的支持和協調下,中東集團與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達成協議,決定利用老廠房和原有的工業設備設施建設“北京市時尚設計師廣場”,并于2007年3月18日正式揭牌。
目前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以及北京杉杉玫瑰黛薇服裝有限公司、廈門圣達威服飾有限公司、概念久芭模特經紀公司等5家服裝設計工作室入駐。記者在正東集團廠區內看到,整個北京時尚設計廣場規劃區到處都在進行工程改造,正東集團黨委副書記林小燕告訴記者,在今年的10月底北京時尚設計廣場項目的一期改造工程將基本完成,而整個的遠景規劃目標是將北京時尚設計廣場建成具有國際標準的時尚服裝設計集聚區,預計整個項目的改造資金將達到3億元。改造完成后,企業原來的閑置職工將成為園區的保潔、保安、物業管理等服務性工作人員。
三、綜合旅游型——龍徽葡萄酒博物館
前身:北京龍徽釀酒有限公司
地下酒窖
龍徽葡萄酒始創于1910年。法國圣母天主教會沈蘊璞修士于北京阜外馬尾溝13號法國圣母天主教墓地創建用于教會彌撒、祭祀和教徒飲用酒的葡萄酒窖,并聘請法國人里格拉為釀酒師,生產法國風格的紅、白葡萄酒,年產量僅為5至6噸。1946年,注冊為“北京上義洋酒廠”,正式向外出售葡萄酒。1987年3月17日成立北京龍徽釀酒有限公司,北京葡萄酒廠和法國保樂力加集團共同出資設立。2006北京龍徽釀酒有限公司投資建造了龍徽葡萄酒博物館并于6月26日正式開館。
龍徽葡萄酒博物館是一座古樸典雅的明清風格建筑,分地上地下兩大部分。地上部分是北京葡萄酒百年發展的歷史沿革和葡萄酒文化培訓教室,地下部分則是龍徽的地下酒窖、酒池和儲酒長廊。系統地從歷史沿革、葡萄酒生產儲存以及葡萄酒文化等角度全面清晰地介紹了北京地區葡萄酒產業從20世紀初至今,在生產工藝、研發技術、瓶儲窯藏、品牌建設及文化傳播方面的歷史沿革及其對推動中國葡萄酒業的發展所做出的成就與貢獻。
龍徽葡萄酒博物館的負責人朱曉光告訴記者,目前葡萄酒博物館每年能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這批游客除了來博物館參觀葡萄酒的窖藏、了解葡萄酒的文化之外,還是一批很大購買群。“很多游客在參觀了以后,都會買兩瓶葡萄酒帶回去。”朱曉光說,博物館不但增加了葡萄酒的銷售額,在很大程度上對龍徽葡萄酒以及北京龍徽釀酒有限公司的品牌都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大量游客的到來不但促進葡萄酒的銷售,還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據朱曉光透露,龍徽葡萄酒博物館目前已經和一家餐飲企業合作,博物館負責提供客源,而餐廳則提供餐飲、休閑服務,雙方有機結合,互惠互利。
四、引導型——京城百工坊:用大師打造品牌
前身:北京料器制造廠
工藝美術行業在北京有著900多年的歷史,不但匯聚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也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和特色的工藝美術產業。然而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外來文化的不斷沖擊,大批的工藝美術企業倒閉,大量工藝美術大師流散,許多技藝瀕臨失傳。2002年北京市政府發布了《北京工藝美術行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要建立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基地的規劃。為了順應政府的規劃,也為了迎合整個行業振興的大形勢,北京工美鳳凰旅游藝術品集團于2003年投資2000萬元組建了北京京城百工坊藝術品有限公司,將北京料器制造廠作為了項目基地,開始籌建京城百工坊一期項目,于2003年11月26日正式開坊。
京城百工坊藝術品有限公司品牌部經理張新超告訴記者,當初之所以選擇在北京料器制造廠上建立項目基地主要是因為崇文區有著深厚的工藝美術底蘊和基礎,“當時北京市有一半的工藝美術大師和企業都在崇文。”此外,北京料器制造廠原有廠房除了有一部分被租做企業寫字樓外,還有大量的閑置,操作成本相對較低。 目前,京城百工坊匯集了50多個藝術門類,設置30多間大師工作室和特色工坊。記者在京城百工坊內了解到,大師工作室、民間藝人、企業機構3部分組成了整個坊內架構,而坊內實際上是為以上3個不同的入駐機構搭建了一個商品展示、交易的平臺。百工坊內一個剪紙工作室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該工作室主要是起到一個展示和交易平臺的作用,客戶通過工作室下訂單交易,而制作則在其他地方完成。除了訂單交易以外,還有一部份的零售業務,目前該工作室一個月的零售額大約是8000元。而京城百工坊的盈利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即市場租金和產品收益。
五、商業地產型——左右藝術區:文化讓土地增值
前身:北京拖拉機廠
左右藝術區最早是一個磚瓦廠,1968年轉營農業軸承,并成為國務院批準的38個軸承廠之一。1992年與北京拖拉機廠合并,轉營手扶拖拉機。由于企業改制和產業升級,北京拖拉機廠退出了歷史舞臺。2004年底,北京萬業源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萬業源”)出資5000多萬元收購北京拖拉機廠土地。2006年萬業源將北京拖拉機廠規劃為一個創意園區,并開始進行開發改造,左右藝術區也就此誕生。
目前,園區一期2萬平方米舊廠區改造已全部完成,主要是以修繕建筑及加入景觀要素為主,將低品質的建筑進行拆除、重建,并對原有的公共空間進行整合,充分發揮其商業價值。
據左右藝術區負責人孫承銓介紹,園區一期的入駐率已經達到80%,園區二、三期10萬平方米工程也已經開始動工。當三期改造工程全部完工以后,整個左右藝術區除了為藝術家提供各種創作、交流平臺之外,將形成以藝術為依托,成為一個集生活、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社區。
孫承銓表示,當綜合性社區形成以后將進入品牌運營階段。通過整體品牌的運營和管理,使得左右藝術區變成區域內的地標性建筑,通過園區的品牌影響力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土地的升值和餐飲、娛樂、服務等產業的發展。
六、高新型——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園:一站式物業
前身:北京牡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作為中國電子工業大型骨干企業,北京牡丹電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牡丹集團”)有著30年的歷史。牡丹集團從1977年一個僅有幾十人、生產電子元器件的不知名的小廠發展到擁有總資產22億元的大企業。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牡丹集團面臨著產業調整、升級的困惑。目前牡丹集團也由原有單一的電視產業發展成為以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園為核心的數字電視技術研發、房地產經營并行的新模式。 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園園區一期工程1.28萬平方米已經被北京清深技術開發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威奧立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等20家單位入駐,入駐率達100%。 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園主任張靜表示,產業園區通過產業集聚,吸引數字電視產業及聯盟企業入駐,從而形成一種集群效應。入駐企業在享受辦公用地、通信系統、網絡系統等物業及商務服務的同時,可以通過產業園進行企業技術、人才等多方面資源整合、共享,將數字電視的每一個產業鏈串聯起來,讓園區進駐企業達到利益共贏。
在園區服務管理方面,產業園將建設高科技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共性服務體系和數字電視產業所特有的專業服務體系,盡可能多地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和全程服務。園區將建設高科技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共性服務體系和數字電視產業所特有的專業服務體系,包括融資、技術支撐、管理咨詢、中介事務、培訓發展、信息網絡等服務體系為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服務,盡可能降低進駐企業的運營時間成本、資金成本、人才成本。在創造良好的園區產業發展環境同時,形成園區品牌聚合效應,從而提升園區自身的價值。
記者了解到,產業園區的未來的整體規劃設計將基本保留老工業遺留資源,在保護原有歷史建筑的基礎上,挖掘傳統工業遺址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完成數字電視高科技產業與歷史文化傳統良性對接。
七、自發型——798藝術區:無心插柳柳成蔭
前身: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798藝術區的前身是新中國“一五”期間建設的“北京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即718聯合廠。當時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王錚部長指揮籌建,前蘇聯、前東德援助建立起來的電子工業基地。主要建筑由上世紀50年代前東德專家設計并建造,采用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工藝和包豪斯設計理念,并于1957年10月正式投產。1964年4月,撤銷718聯合廠建制,成立部直屬的706廠、707廠、718廠、797廠、798廠及751廠。目前798藝術區涵蓋了原來聯合總廠的區域,總建筑面積達23萬平方米。 2000年12月,原700廠、706廠、707廠、718廠、797廠、798廠等6家單位整合重組為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由于進行了資產重新整合,大量的廠房被閑置下來。為了將原有的廠房資源進行整合利用,七星集團開始將廠房對外出租。2002年2月,美國人羅伯特租下了這里120平方米閑置廠房,并將其改造成前店后公司的模式。羅伯特很多的藝術家朋友,在交往中紛紛看中了這里寬敞的空間和低廉的租金,于是陸續租下一些廠房作為工作室或展示空間。
如今,入駐798藝術區其中的文化藝術類機構已經達到近300家,不但成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集散地,也成為了北京市地標性文化產業園區。大量藝術機構的進駐,帶動了園區內的客流量,而客流量的增加,又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目前園區內已經形成了以藝術機構為核心,酒吧、咖啡館、西餐廳、書吧等服務業為輔的綜合性休閑娛樂類商業社區。記者了解到,798藝術區園區內所有的舊廠房已全部租賃完畢。
八、生產型——美術與設計產業園:邊生產邊發展
前身:北京膠印廠
作為一家有著53年歷史的企業,北京膠印廠高聳的煙囪和周圍的居民小區及商業街顯得有點不太協調。周圍的居民告訴記者,原來這里還有很多企業,但是都已經搬遷了,只有膠印廠還在生產。記者在廠區看到,工人們仍在有條不紊工作,煙囪也依然冒著白煙。
記者在走訪中看到,除了居民住宅小區和商業街以外,北京膠印廠周圍還有一個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中法大學。一位導游告訴記者,游覽車從膠印廠周邊經過的時候,經常會有游客問到膠印廠那個煙囪。
北京膠印廠經營部部長陳星告訴記者,由于市政府將印刷行業定位于都市行業,所以印膠廠一直都沒有搬。據陳星介紹,北京膠印廠建筑面積達1.2萬平方米,約有閑置廠房面積3000平米,目前已經有三家國外的建筑設計室和和一些畫室進駐,而其余的廠房還在繼續生產。記者在廠區門口看到,經常有貨車和膠印廠職工經過。 目前,北京膠印廠正在向有關部門遞交申請,希望將廠址遷到北京周邊地區。依托自身的廠房資源,利用毗鄰美術館的優越地理位置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將現在廠區建成一個以印刷產業為依托、以美術與廣告設計為主的文化創意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