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城市化進程在快速推動,商業地產已經日益成為全社會的關注熱點。而剛剛過去的2013年,無疑是中國商業地產20年來風云變幻最為激烈的一年。綠維創景總結出2014年商業地產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1、零售企業紛紛“觸電”,線上線下結合成熱點
中國商業地產開發商和零售商,在2013年積極轉型,并推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經營模式。實體零售商觸網,開始與阿里巴巴等網絡巨頭合作。西單商場、王府井百貨、百聯集團、銀泰百貨、新世界百貨等傳統零售企業通過線上、線下的有效互動,增加傳統零售的銷量,從而使企業進入良性發展,真正做到兩條腿走路。而一些傳統企業亦紛紛在電商平臺上開設旗艦店,或自己運營電商網站,例如:萬達已經建立了自己的電商品牌,確定2014年用10個左右的店做試點,2015年1月在100個萬達廣場全面推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
2、零售企業加速三四線城市的突圍步伐
一、二線城市競爭激烈,市場飽和,單店銷售增長難度加大,而且租金和人工成本顯著增加,導致零售企業在這些城市擴張速度放慢。與此同時,三四線城市需求潛力較大,租金和人工成本相對較低,加上一些地區出臺優惠政策,一些大型連鎖企業紛紛向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延伸渠道,在縣鎮及鄉村設立零售網點。據數據統計,2012年,在零售連鎖百強企業的抽樣調查中,其中十家企業在一二線城市門店數量的平均增幅分別為2%與6%,在三、四線城市門店數量平均增幅則分別為18%和17%,遠高于一二線城市。
3、城市綜合體成為商業地產開發主流模式
一般在房地產市場面臨調控、政策打壓住宅地產時,資產型、經營型商業地產就會進入地產商的視野。城市綜合體,由于其帶動投資、刺激消費、地標形象等屬性,尤其受到國內各大城市政府和投資者的青睞。據統計,在2005-2010期間,全國18個重點城市的城市綜合體面積增加了5355萬平方米,較前一個五年,城市綜合體的增量翻了6.4倍。預計到2015年,即將入市的綜合體體量將達到16437萬平方米,增量非常大的城市以中西部為主,其中成都的增量將達到2757萬平方米,而昆明、西安、沈陽、合肥、重慶幾個中西部重點城市,增量均在1500萬平方米以上。
4、兒童業態成購物中心“標配”
第四波嬰兒潮來襲,在強有力的家庭經濟帶動效應下,兒童業態逐漸成為購物中心“標配”,甚至有些購物中心將兒童業態比例擴大到10%-25%。2013年開業的北京華潤五彩城購物中心,星期八小鎮等項目創造了新的消費奇跡。數據顯示,華潤五彩城、藍色港灣、朝陽大悅城、凱德MALL、大鐘寺中坤廣場、萬達廣場、首地大峽谷等近百家主流購物中心都正在著力以加大兒童業態占比來拉動商場銷售。兒童類業態蓬勃興起,正成為購物中心的主流。
5、體驗式商業成為重要關注模式
隨著商業體量快速增長、同質化加重,商業地產開始向體驗化、休閑化、藝術化發展。在面臨著“不創新即死亡”的威脅下,2013年眾多的商業地產開發商和零售商在新建、調整、改擴建時,都把多元、體驗、創新作為項目的重點,讓“體驗經濟”成為一個永恒的定律。
體驗式商業火爆的原因有三:第一,同一商圈商業體激增,同質化嚴重,品牌雷同,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第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不滿足于僅僅在商場購物,而是呈現出休閑、運動、娛樂、就餐、培訓等多方面的消費訴求,同時對于購物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第三,電商發展倒逼實體店轉向體驗式商業,由傳統購物向綜合型休閑、娛樂、餐飲、體驗型購物發展勢在必行。
6、社區購物中心將越來越受到追捧
隨著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核心商圈受到交通等條件的限制,很難滿足城市其他區域的消費。而社區型購物中心以相對微型化、極強的便利性和豐富的生活業態組合,滿足了周邊社區生活消費、餐飲消費、休閑娛樂消費需要,受到追捧。在中國區域性、都市型的購物中心接近市場飽和狀態下,從2012年開始更多機會來自社區型購物中心。據統計,中國每年需要有230萬?的商業面積,按照3-5萬?的社區型購物中心面積規模計算,每年應新增的社區型購物中心是40-50家。例如,深圳綠景地產佐伶薈、北京金隅萬科廣場、上海證大大拇指廣場等社區型微購物中心已經得到市場充分認可,未來將會有更多同類型項目入市。
7、文化旅游商業地產成熱潮
近年來,中國房地產業、旅游業發展持續升溫,旅游商業的概念浮出水面并呈快速發展之勢,在旅游界和房地產界引起極大關注。在十八大和三中全會政策影響下,城鎮化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無形中促進了旅游商業的開發。
文化旅游商業地產以文化為核心,聚集人氣,實現財氣,擺脫了傳統商業地產同質化的困擾。在此背景下,萬達、華潤等紛紛高調宣布進軍文化旅游商業地產。
8、2014年中國商業地產開發和運營的綜合管理人才嚴重匱乏
2014年中國商業地產項目的開發建設、開業運營數量在2013年的基礎上仍然會急劇增加,預計未來5年購物中心面積至少還將再繼續增加一倍以上。由于商業地產項目本身的特點,決定了一個基礎的綜合管理人員,工作經驗至少要在一個項目上經歷2-3年的開發期,2-3年的經營管理期,甚至還需要2年以上金融產品的轉變期,計算下來培養一個優秀的商業地產開發和運營的專業人才至少需要6-8年的時間。故而,目前人才市場上商業地產開發運營的綜合管理人才嚴重匱乏,再加上即將起航海外投資進行開發建設、經營管理的號角已經吹響,這更讓商業地產對綜合管理人才需求的發展遠景雪上加霜。爭奪人才、科學培養和加快訓練商業地產開發和運營的綜合管理人才將成為2014年的重心。
更多內容請點擊閱讀:
《2013中國房地產創新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