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公園設計涉及哪些內容?濕地公園設計要怎么做呢?
對于濕地公園設計的理論研究及其實踐,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濕地公園設計的概念及現狀,城市濕地公園的特征、營建原則、設計目標、設計方法,以及城市生態濕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模式等還在探索之中。
隨著人口的劇增,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環境污染加劇,城市生態系統被破壞。與海洋、森林并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的濕地,對于蓄水調洪、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凈化水質、保持生物多樣性有著直接影響。隨著人們對保護生存環境認識的提高,濕地的存在狀況已被各方面所關注,對這些已被破壞的大自然慢慢有了保護和恢復的愿望與行動。開始致力于以恢復生態濕地景觀為主的自然公園設計,注重濕地功能的恢復-自凈的生態系統,豐富的物種資源等等。
針對于城市濕地公園設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還處于起步階段,面對城市生態系統的保護和建設,還缺乏整體性、系統性。濕地環境就在我們生活的周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濕地公園設計,是對城市生態系統不平衡發展的一種挽救和恢復,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途徑,有利于促進良性生態環境的建設。以往的都市濕地公園設計大多以人為主體考慮對象,而濕地公園是以生物需求為主要考量,人類作為其他生物的配角,營造出真正適合生物棲息的環境,讓人們認識到尊重生命、師法自然的重要性,為環境價值的評價帶來一個新的思維模式。
近年來,濕地公園設計迅速發展,對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以及濕地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濕地公園設計是以不消耗資源為最大特點的開發和利用,著重發展非資源消耗型的旅游觀光、休閑游憩、度假等服務業,有著一定的開發利用空間。濕地有著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這決定了濕地公園設計的復雜性,并且當前對濕地正處于研究和管理的起步階段,濕地公園設計的理論處于探索階段,有待進一步提高和完善。
濕地在選擇上可選擇原存濕地或就近具有濕地的區域進行濕地開發營造,這些地域可能存在著濕地基質,水文環境和生物種源。濕地公園設計師應利用原有濕地景觀因素進行設計,是保持濕地生態系統完整性的一個重要手段。比如原有的水體、植被、地形、地貌等,都是構成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對原有濕地環境進行充分調研之后,濕地公園設計才能保持原有自然系統的完整性,才會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態創造經濟效益。
濕地公園設計中,在形態設計上,應按原自然系統的形狀和生物系統的分布格局進行濕地公園設計。自然濕地有凹岸、曲流、河心島、淺灘、沙洲與深潭的交替,這種地形地貌和植被為各種生物繁衍創造了適宜的生境,可減低水流速度、蓄水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壞力。設計時,應盡量保護自然彎曲形態,并隨地形和功能而事實上,力求做到濕地區域收放有致,以符合美學法則中的統一和諧、自然均衡原則。縱斷面的形態設計,對濕地的生態多樣性至關重要,應根據需要設計一定量的異質空間,濕地內有常年不竭的水道及能夠應付不同水位、水量的塘床系統,其底部要多孔質化,造出水體流動多樣性,以利生物的多樣性。總之,應做到濕地公園設計形式與內部結構間的和諧,也要與環境功能間的和諧,實現生態與美學統一,達到整體和諧。
濕地公園設計中,在植物配置上,應考慮到植物物種的多樣性和因地制宜,盡量采用本地植物,它適應性強,成活率高。在物種搭配上要滿足生態要求,做到對水體污染物處理的功能能夠互相補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錯落,其形態、葉色、花色等搭配協調,以取得優美的景觀構圖。根據水由深到淺,依次種植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沉水植物,既符合各種水生植物的特性,又滿足審美的需要。沿岸邊緣帶一般選用姿態優美的耐水濕植物,如柳樹、水杉、水松、木芙蓉、迎春等進行種植設計,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喬木相搭配,用美學原則組織其色彩、線條、姿態等,創造出豐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體空間景觀構圖效果,同時又能在水中產生一種動人的倒影美。
濕地公園設計中,在水岸空間設計上,岸線若采用混凝土砌筑方法,它會破壞自然景觀和生態基因及天然濕地對自然環境所起的過濾、滲透等作用。針對不同的岸邊環境,應采取不同的水岸空間處理方式,用自然化的手段去對濕地的岸邊環境進行生態造化,建立一個水與岸自然過渡區域,并在適宜的地方種植濕地植物。真正顯示濕地公園設計的自然野趣。
濕地公園設計中,在環境藝術小品及構筑物中,應取材于原汁原味,線條要自然、流暢,與自然環境相融合。不宜于那種規則、死板的鋼筋、混凝土及基樁營建構筑物。環境藝術小品及構筑物應能加強或完善空間細節,提升空間品質,體現出濕地公園設計人性化的特性。
濕地公園設計中,對濕地系統進行景觀設計時,要十分尊重原濕地的地形地貌、生態系統和人文環境,始終把生態優先作為設計前提。設計師的責任是在于做到美學與生態兼顧,使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之間有良好的結合,最終讓濕地公園設計人與自然達到高度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