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總是處于一種發展的狀態,因此不同時代對城市公園的概念界定是有所不同的,即使是在同一時代,不同的學者對其界定也存在差異,有的強調城市公園的衛生環保意義,有的側重其美育功能,也有的突出其綜合功能、政治文化意義。
至今為止,學術界對城市公園尚無統一的概念界定,但通過分析《中國大百科全書》、《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及國內外學者對其進行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城市公園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涵:首先,城市公園是城市公共綠地的一種類型;其次,城市公園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城市居民,但隨著城市旅游的開展及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城市公園將不再單一的服務于市民,也將服務于旅游者;再次,城市公園的主要功能是休閑、游憩、娛樂,而且隨著城市自身的發展及市民、旅游者外在需求的拉動,城市公園將會增加更多的休閑、游憩、娛樂等主題的產品。
城市公園的規劃建設理念
(一)文脈延續 城市中的歷史遺跡、空間格局、建筑風貌等傳承著城市文化,體現著城市地域特色,因此,在城市中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園,要嚴格保護歷史遺跡,盡量保持城市原有肌理和格局,妥善保留和發揚具有傳統地域風貌的建筑。這并非是要求城市發展一成不變,隨著歷史的推進,社會經濟生活環境的改變,城市及城市公園必將發生變化,但這種變化是有據可依的、有史可查的,而非切斷歷史的盲目建設。
(二)兼容并蓄 多樣性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地域性和多樣性并不矛盾,兩者是辯證統一的。寬松的氛圍和對藝術、文化的包容,使得許多城市公園呈現出多元文化并處的格局。當前,我國的城市公園建設應以地域性為本,在沿襲自身文化慣性的同時,吸收外部乃至外國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兼容并蓄,以此改變“千園一面”的局面。
(三)因地制宜 城市公園的建設規劃除了要延續城市文脈、兼容并蓄之外,還要因地制宜,根據城市自身發展及使用者的需要,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廢棄地,因地制宜地在工業遺址上恢復生態環境,重塑衰敗工業區形象,一方面改善地區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可以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需要。
(四)以人為本 城市公園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居民和旅游者,因此,以人為本,是城市公園建設的出發點和根本原則。舒展的草坪,斑駁的森林合理的道路尺度,舒適的服務設施,都是城市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公園的建設要充分考慮使用者的時代、社會和文化因素以及生活習慣,加強綠色空間的親和性、開放性與可達性,提高開放空間利用程度,提升交往空間的人本品質,從而營造和諧的城市公園空間。
(五)凝練精神 城市公園要有統一的主題,主題是高度凝練、高度抽象的文字,而公園小品、設施、標識等具象的物體是表現主題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優秀的設計可以展現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和歷史文脈,提升公園的品質。許多與功能相結合的小品、設施、標識應該成為公園的“點睛之筆”,應體現文化內涵,突出地方特色,與綠色自然景觀相統一,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和環境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