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維創景認為,濱海旅游規劃應該結合資源、市場等具體因素,因地制宜,創新產品。
我國濱海旅游產品開發對策可以總結為如下兩條:
(一)整合濱海資源,開發全譜系的濱海旅游產品
依托海洋資源,整合區域內各種濱海旅游資源。3S濱海旅游資源(Sun(陽光)、Sand(沙灘)、Sea(大海))是當今世界上主要的旅游資源,具有廣闊的市場。在我國熱帶濱海資源稀缺的情況下,我們在更多的時候要跳出濱海旅游項目,在更大的視角上整合資源。重視水面、水下、水岸等項目的設置,特別是要重視濱海二線旅游項目的開發,更要高度重視濱海二線腹地的開發。
目前海南島在濱海二線開發方面走在了前列,“山海經”發展模式為我國的濱海產品規劃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比如:在《國際旅游島規劃》中重視對中部熱帶雨林旅游項目、高爾夫項目、游艇項目等和濱海資源的互動,極大地豐富了產品的譜系。
近年來我國深圳、廣州等城市,休閑漁業亦走在前列。由于受到漁業資源衰退的影響,漁民面臨著轉產、轉業、再就業的問題,發展休閑漁業旅游不僅對養護漁業資源,保護生態有好處,而且還可以創造就業機會,為海島地區漁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好處。
(二)發掘海島獨特文化資源,滿足旅游者身心的全面需求
我國具有獨特美麗的東方文化,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獨特魅力的海洋文化。這為我國濱海旅游產品的開發和提升提供了豐厚的文化資源,也是我們競爭優勢的所在。借助特色文化、個性化服務體現旅游地的形象、旅游經濟效益、目的地及其旅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綜合度假、休閑、健康、養生等要素的濱海和海島旅游日益成為吸引度假市場的特色品牌。
一般來說,由于海島離陸地距離較遠,交通不便,信息較為閉塞。在古代常作為貶謫高級政府官員和軍隊領導的地方,或失敗軍隊逃亡的地方,或軍事據點,因而富含歷史文化。比如,遼寧的覺華島上就有明清的戰爭遺跡和古城遺址,非常適合開發觀光旅游。
2、具有豐富的民俗旅游資源——規劃建設海上天堂
海島由于面對大海,島上居民靠海為生,產生了完全不同于我國傳統農耕文化的海洋文化。另外,由于海島與陸地的交通隔絕,產生了海島特有的民俗活動,這也是一項重要的人文旅游資源。
淳樸的民風和悠閑的生活方式對都市人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在海島相對封閉的環境內還可以建設海上的“天堂小鎮”,成為釋放都市壓力的絕佳場所。
3、海島有豐富的宗教資源——滿足心靈回歸的需要
我國海島上還有豐富的宗教資源,浙江舟山的普陀山同時也是著名的佛教勝地。目前多數海島上的宗教資源在旅游業中得到了充分利用,滿足了游客在海島實現身體放松的同時,獲得心靈上的回歸。
4、部分海島具有殖民文化色彩——有利于國際客群懷舊的需要
由于曾經作為殖民地而形成的殖民文化以及懷舊情節,往往也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并能夠吸引大量宗主國旅游者。北部灣內潿洲島的天主教堂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更多內容,請參考:
《從"3S"到"3N"的轉變--我國濱海及海島旅游項目開發設計思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