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自助游呈井噴之勢,旅行社的組團量則增長緩慢,據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自助游已經嚴重挑戰了旅行社的經營。當團隊旅游的黃金時代過去,當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以“自助”的方式出行,旅行社都在探索自己能干什么?又該干些什么?
自助游:個性化時代的選擇
導游舉著一面小旗,一群人跟在后頭,輾轉于各個景點、定點購物商店……這種被稱為“牧羊式”的旅游方式不再受到歡迎。雖然旅行社旅游在住宿、門票、交通等方面價格經濟,方便省心,在旅游業發展初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旅行社旅游由于程式化,旅游者基本上都是在定點飯店、定點商店活動,早出晚歸地趕景點,甚至連一些民俗風情展示也演變為收費項目。這種蜻蜓點水式的旅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成熟的旅游需求。
消費者已變得成熟和理性,“大眾觀光型”消費已開始向“休閑度假型”消費轉型。旅行社的經營者對此感嘆不已。幾年前,好不容易讓消費者打消顧慮,接受了“跟團走比自己出行實惠”的觀念,轉眼間,個性化的潮流又使得許多旅游者不惜犧牲實惠而“拋棄”團隊。游客們需要價格的優惠,但更追求自主的享受。“旅游團的游客馬不停蹄地上車睡覺、下車拍照,以一點價格上的實惠犧牲了出游的質量,不合算。”游客的這種想法已經不占少數。
據了解,目前繼續選擇旅行社旅游的游客多數為中低端消費者和老年人群,年輕人、高端旅游者則更愿意選擇自助游。
旅行社:尋求新的贏利模式
隨著自助游大行其道,旅行社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組團游業務開始受到嚴重沖擊,旅行社旅游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中國的旅行社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本來就不高,嚴格說仍然屬于低端行業,產品研發能力一直未有整體提高,轉型將面臨諸多困難。此言不虛,但轉型的困難不能用來否定轉型方向的正確。種種跡象表明,旅行社旅游行業已開始意識到,要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其經營理念和模式的轉變是大勢所趨。未來的方向是:由傳統組團業務向組團、自由行業務并重轉變,傳統旅行社向旅行服務供應商角色回歸,為自助游游客提供“點菜”式服務。
旅行社旅游與自助游需優勢互補
作為新型的旅游方式,自助游一出現就受到了許多人的青睞,但其存在的種種隱患也隨之浮出水面,安全隱患首當其沖。
當自由遇到責任,該如何處理?越來越多的自助游都采取網絡聯系、自行組隊出發的形式,這種團隊的召集者往往素質參差不齊,且國家尚無法規對參與者各自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做出界定,一旦發生意外就會出現事后處理的空白區。
目前很多地方的旅游標識咨詢服務系統尚待完善,不太適合自助游。很多景區的旅游配套設施、社會救援系統也不夠完備,增加了自助游的風險。而且,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專門針對自助游的險種,各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中也沒有適合戶外運動意外事故的條款,投保人只能套用部分旅游險條款或普通意外險條款,實際上,這些條款的免責范圍中往往明確將攀巖、登山、滑雪等戶外運動項目列為“除外責任”。
從這一現實來說,自助游風靡對旅行社旅游來說絕對不是噩夢,相反,是一個新的十分有潛力的市場增長點。二者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旅行社旅游一方面應該把握游客口味的變化,在迎合、預測市場需求上下工夫,推出適應游客需求的特色游、深度游、休閑游產品,而不能多年不變地賣那些“大眾化”的走馬觀花路線。另一方面,旅游者從出門到回家,過程中的所有相關項目,都應是參加旅行社旅游所能享受的服務的范圍,旅行社旅游業務不能停留在單純的“機票+酒店”,而應該針對自助游設立一套獨立的業務流程,發揮旅行社在規模采購方面的優勢,做到真正的“散團同價”。
綜合來看,旅行社旅游主動介入自助游市場,可以有效完善自助游市場產品體系。旅行社可以發揮其在旅游市場上的專業和資源優勢,給自助游客提供更好的信息平臺。目前,游客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給自己的行程做功課,幾乎都是依靠網絡。如果旅行社多提供一些自助游資訊,則是信手拈來、利人利己的好事。 (來源:河北日報)